冈西剪纸亮相“多彩中国 佳节好物”活动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1-03 19:14

为期3天的“多彩中国佳节好物”文化和文旅贸易促进活动(非遗老字号专题)10月31日在古都开封开幕。作为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单位联合承办的全国性文化贸易盛会,本次活动以“推动非遗老字号国际化”为核心,搭建起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汇聚了全国近百家非遗老字号参展。

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湖县冈西剪纸携系列剪纸原作与创新文创产品重磅参展,市级传承人施君君、彭广萍携手亮相,以剪刀为笔、红纸为媒,在活动中赢得广泛关注,成为活动中一抹亮眼的文化亮色。

千年古城聚精粹,非遗剪纸展风华

开封,这座承载着宋韵风华的千年古城,在活动期间化身文化贸易的活力舞台。充满现代设计感的紫色活动拱门矗立在古城街巷间,“多彩中国佳节好物”的主题标识与古城墙的斑驳纹理交相辉映,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盛宴正式拉开帷幕。

在琳琅满目的非遗展位中,冈西剪纸的展台格外引人注目。紫色的活动主题帐篷下,“冈西剪纸”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展台前,一把以京剧脸谱为原型的红色剪纸伞格外吸睛,伞面上线条流畅利落,人物眉眼间的毛刺工艺精细入微,将北派剪纸的雄浑简洁与南派的精巧灵动完美融合,直观呈现出冈西剪纸“质朴中藏细腻”的独特风格。

市级传承人施君君、彭广萍现场展示剪纸技艺,她们指尖的剪刀上下翻飞,红纸在顷刻之间便幻化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围观的市民与游客纷纷驻足,或惊叹于技艺的精湛,或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非遗传承的生动瞬间。几位身着宋制汉服的姑娘更是对剪纸作品爱不释手,她们手持装裱精美的京剧人物剪纸摆件,与传承人交流创作灵感,传统服饰与传统技艺的碰撞,在镜头前定格成一幅跨越时空的文化图景。

百年技艺传薪火,南北交融成一家

冈西剪纸起源于晚清盐城建湖县冈西镇,历经百余年发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最终形成了如今兼容南北剪纸之长的独特艺术风格。它既有北方剪纸的大气磅礴,善于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宏大叙事;又兼具南方剪纸的玲珑剔透,能在细微处见真章,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雕琢成艺术珍品。

其题材深深扎根民间土壤,神话传说、农事场景、吉祥纹样等内容信手拈来,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创作上以单色为主,红色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色彩,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喜庆的象征,更在冈西剪纸的演绎下,成为传递情感与文化的视觉符号。

在开封的活动现场,冈西剪纸带来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吉祥纹样“连年有余”“福禄寿喜”,也有融入现代元素的文创产品,如剪纸书签、装饰画、笔记本等。其中,以黄海湿地为灵感创作的系列剪纸作品,将江苏地域的自然风貌与剪纸技艺相结合,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黄海之滨的独特人文风情。

文化贸易搭平台,非遗传承启新程

本次“多彩中国佳节好物”活动,以促进对外文化贸易为核心目标,为冈西剪纸等非遗项目搭建了一个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优质平台。冈西剪纸的传承人们借此机会,不仅展示了技艺,更积极探索非遗市场化、国际化的路径。

彭广萍介绍,近年来,冈西剪纸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通过进校园开展剪纸教学、举办主题展览等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这门传统技艺。同时,传承人们还积极开发文创产品,让剪纸艺术从“橱窗里的展品”变成“生活中的好物”,走进寻常百姓家,也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注入了可持续的生命力。

当活动的喧嚣渐渐散去,冈西剪纸在开封古城留下的文化印记却愈发清晰。这场文化和旅游贸易促进活动,不仅是一次非遗技艺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贸易的深度对话。冈西剪纸作为非遗传承的一个缩影,其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印证了非遗在当代社会的强大生命力,也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促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

未来,随着文化贸易平台的持续建设与完善,相信会有更多像冈西剪纸这样的非遗项目,借助“多彩中国佳节好物”这样的优质平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中华文化的瑰丽珍宝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徐晶 崔寿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