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塘河街道人大工委创新代表履职形式,以“人大代表讲坛”活动为载体,打破传统宣讲“单向输出”模式,将“讲坛”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打造“宣讲+议事”“宣讲+服务”“宣讲+实践”的立体化履职场景,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一、“宣讲+议事”解难题。坚持党的领导,将政策宣讲与居民议事相结合,积极搭建民主协商平台,实现政策宣讲有温度、居民议事有成效。例如,在碧桂园小区消防设施改造完善过程中,县人大代表宋超在开展“人大代表讲坛”时,组织住建部门、安监部门、居民代表现场讨论改造方案,既宣讲政策又凝聚共识,推动架空层消防喷淋、消防烟感警探器、充电桩安装等民生项目高效实施。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代表们通过“人大代表讲坛”动员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共同开展环境整治,为辖区群众营造了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
二、“宣讲+服务”惠民生。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民生关切,注重将知识传递转化为实际服务,精准对接“一老一小”需求,提升群众幸福感,推动惠民服务走深走实。塘河街道议政代表马梅依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青少年开设“科学小实验”课程,既普及科学知识,又成立暑托班,解决家长上班暑假无暇照顾子女的困难;议政代表卞爱萍联合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讲堂”,为老年人提供义诊和慢性病管理指导,实现“讲”与“做”的双向赋能。
三、“宣讲+实践”促发展。坚持问题导向,鼓励代表立足自身岗位,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网格”中宣讲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例如,经济领域人大代表深入一线开展“企业大走访”,向企业精准宣讲解读减税降费、科技创新补贴等惠企政策,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主体。同时细致梳理企业用工、融资、审批等诉求,建立问题清单并联动职能部门协调解决,有效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助力企业提振信心、轻装前行。累计收集57家企业问题126个,目前已办结122个、正在办理事项4个。
人大塘河街道工委将继续深化“人大代表讲坛”这一创新载体,着力拓宽代表履职渠道,架起政策落地与群众需求的桥梁,切实将载体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朱庆兰 侍荣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