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派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不仅仅是对我的信任,更是压在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在被省委驻阜宁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选派到罗桥镇沿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日子里,周广鑫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红色引擎”,以民生为“根本坐标”,用心用情写好驻村“日记”。一年多时间,在省帮促工作队的统筹支持下,从摸透村情到兴产赋能,从民生实事到党建筑基,用脚步丈量需求,用实干破解难题,让沿街村的乡村振兴画卷渐次铺展,帮促实效直抵民心。
摸实情:调研走访厘清路径
“不搞‘纸上谈兵’,要让决策贴着民心走。”初到沿街村,周广鑫的第一件事便是“沉下去”。他先与村“两委”班子围坐“议事桌”,把村里的组织架构、产业底数、历史遗留问题逐一捋清;随后又联合驻罗桥镇帮扶队友,利用村民早晚在家的间隙,晨光里叩开脱贫户的门,暮色中蹲在田埂与种粮大户聊天,累计走访70余户村民——既有年过七旬的老党员,也有返乡创业的致富能手,更有需要重点关注的监测户,把“心里话”“揪心事”都记在随身的“民情本”上。
在防返贫监测中,他建立“33户110人动态台账”,每月入户核查收入支出,为大病患者家庭申请医疗救助,为留守老人链接养老服务资源,织密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安全网”。
调研中,周广鑫精准掌握了沿街村的“痛点”:主导产业为传统稻麦轮种,受自然与市场双重制约,村民增产不增收;公共单位占地多、耕地面积少,农业发展空间受限;村民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需求迫切。针对这些问题,周广鑫逐一记录成册,牵头与村“两委”会商解决方案,并积极对接帮扶工作队与后方单位争取支持,为后续工作筑牢了“民意基础”。
兴产业:谋优建好帮促项目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必须从‘输血’转向‘造血’。”周广鑫深知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结合罗桥镇地处传统产粮区的优势,他与工作队员、村“两委”多方考察论证,扎实做好“地、产、房、人”四篇文章,增强村自我造血功能,健全完善常态帮促机制,确保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目标。
坚持锚定粮食仓储、非遗两大方向,共同推动一批富民强村项目落地。利用村帮促资金330万元,先后考察实施邵刘村、新联村两个粮食仓储联建项目,保障周边8000亩流转耕地的粮食收储需求,项目投入年收益率达6%,持续为村集体提供固定收入。投入170万元参与沿边村标准化厂房建设,重点优化非遗项目“豆轶坊”的生产环境、扩大规模,项目竣工后,年租金收益可达4.6万元。
一个个产业项目的推进,让沿街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持续激活。
惠民生:修路助学沉淀真情
“村民的需求在哪里,工作就做到哪里。”周广鑫始终把民生小事当作“心头大事”,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到弱势群体关爱,逐项推进落实,让村民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帮扶实施民生实事。周广鑫结合前期摸排,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启动2条入户道路修缮与5条村组道路亮化工程,目前已完成勘测设计,即将开工,完工后将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夜间走夜路怕”的问题。
周广鑫推动省国动办机关党委与791工程管理处党支部先后到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主题党日共建活动,为沿街村送去价值3万元的图书与学习物资。他联系协调南京市江宁区慈善总会爱心人士到镇中心小学开展“微心愿”活动,为26名留守儿童捐赠2万元物资;联合“苏安阜兴”基金会两年内为8名优秀学子、困难儿童发放奖学助学金3.4万元;还利用周末与志愿者一起为孩子辅导功课、做心理疏导。医疗方面,他争取南北结对帮扶资金3.5万元完善村卫生室设备,邀请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县级医院专家开展5次义诊,服务1357人次,免费体检、普及健康知识;同时动员村民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村参保率达99%,织牢了村民“健康防护网”。
每逢重大节日,周广鑫都会进村走访慰问,累计有20个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家庭,为他们送去大米、食用油、棉被及慰问金。周广鑫还建立“弱势群体帮扶台账”,定期上门了解需求,及时解决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强党建:创新思路筑牢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必须建强队伍、规范运行。”周广鑫以提升党组织战斗力为目标,从党员教育、组织生活、后备干部培养三方面发力,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周广鑫聚焦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协助村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组织党员集中学习13次,还创新“线上+线下”模式,为流动党员送学习资料、搭学习平台,确保党员学习“全覆盖”。加强党组织生活指导监督,规范会议记录与活动台账,通过开展红色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参与志愿服务,增强党性修养与凝聚力。强化村“两委”队伍建设。周广鑫注重从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中选拔后备力量,确定3名培养对象,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安排老党员“一对一”帮带;同时“小村大爱志愿服务队”工作中,让后备干部在爱老助老、环境整治、扶幼助学中实践锻炼,既提升了综合素质,又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为村“两委”储备了“新鲜血液”。
谈及未来,周广鑫表示,将继续坚守驻村初心,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作风投入工作,用初心和汗水浇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枫叶 国荣)
责任编辑:王继芳 范进 陆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