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国家森林乡村——阜宁县罗桥镇林舍村,只见村庄绿意萦绕,金桂飘香,沁人心脾;整洁的林舍小街,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着各式苗木盆景,村民们的生活安静惬意。
林舍村位于罗桥镇镇区东南,社会面积4200亩,耕地面积3043.5亩,512户,社会人口1920人。近年来,林舍村以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为目标,以全村产业发展和村容村貌提升为抓手,全力打造绿色低碳田园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健康舒适生活美、和谐淳朴人文美的生态乡村。2019年12月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森林乡村;2023年度创成省级卫生村;2024年度被评为市级特色田园乡村。
这里因水而起,枕水而建,择林而居,田园、河流、村庄交织成为独特和谐的空间布局,这里是一幅生态与人文交融的田园画卷,这里是传统乡村蝶变为生态宜居的典范。
突出党建引领,凝聚创建合力
林舍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他们深入调研,制订科学规划,带领村民共同参与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工作。同时,借助市乡村振兴挂钩帮促的机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成立苗木商会分会,招引农业产业化项目,为美丽乡村建设创建注入强大动力。林舍村依托本地优势奋勇争先,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实现产业融合百姓富裕的新发展。努力发展本村优势明显的盆景苗木产业、水产养殖和反季节农产品等特色产品,走出乡村振兴“花”样新路径。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的主体作用,激活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持续推进苗木种植规模化、品牌化、精品化发展,积极拓展集零售、批发、电商于一体的销售网络,在服务项目需求的基础上,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加。林舍村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为红色驿站、温馨家园,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助劳、帮困、文明创建、群众文化等各类志愿服务。
筑牢生态文明,绘就绿色底色
林舍村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建设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结合本村民房传统特点,对中心路及道路沿线房屋进行改造、粉刷,建设竹篱笆,栅栏以及特色村标。道路沿线农户利用拆除下来的废旧材料,建设花墙、栅栏、花池,绘制墙体画等22个节点景观,提升村庄道路两侧绿化,增添田园风光。作为国家森林乡村,这里自然生态风貌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高,乡土田园特色突出。村内河流清澈,绿树成荫,四季花香鸟语,宛如一幅天然的生态画卷。通过“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等举措,盘活河滩、荒地等闲置资源,新增绿化面积110亩,让绿色成为村庄最动人的底色。
特色产业赋能,增强发展动力
林舍村立足苗木盆景传统优势,坚持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沉下去调研、坐下来讨论,聚集群众智慧,拓宽发展思路,聚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项目,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的发展之路。采取“党组织+合作社+种植专业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全村苗木种植大户18户,盆景制作大户7户,栽种苗木20000多株,培育名贵盆景300多盆,产品远销淮安、扬州等地,2024年苗木产业销售额超600万元。培植中山杉、黄杨、色兰、景观黄杨等80多个品种的100亩苗木基地,青杨河河滩中山杉林地变身生态景观带。这些盆景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更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提升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
左“林”右“舍”,在这里你可以深入体验农耕文化,亲近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通过2024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拆除破旧房屋、改造露天旱厕、疏浚村庄沟塘、维修老旧桥梁,林舍村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乡村旅游者在农村生活中体验到“回归自然,健康为本”的感受,村民们幸福感普遍得到提升。今年以来,林舍村以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为契机,结合时代发展和实际需求,从人文环境塑造、基础设施维护、自然环境美化等方面,打造农家菜园、“传承红色基因”墙体彩绘、儿童趣园、盆景展览台、“致富大风车”等一批特色景观节点,实现了人文和自然环境双提升。
如今的林舍村,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林舍不仅是特色田园乡村创建的典范,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让我们共同期待林舍村在生态与发展的道路上续写新的辉煌。(殷鼎臣 李金阳)
责任编辑:王继芳 范进 李腊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