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镇织密农膜回收网,守护耕地“绿色芯”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1-19 17:25

今年以来,大丰区新丰镇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聚焦宣传引导、技术指导、主体管控三大环节,扎实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及科学使用工作,为全镇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屏障。

宣传先行广覆盖环保意识入人心

“以前用完的地膜随手扔在田埂边,现在知道这东西污染土地,收完庄稼肯定第一时间清干净送到回收点。”新丰镇车滩村种植户智日标的话,道出了当地农户对废旧农膜回收态度的转变。

5月下旬至6月底,正值大蒜地膜和春季大棚地膜回收的“黄金窗口期”,新丰镇严格按照《盐城市大丰区废旧农膜回收宣传月活动方案》部署,启动废旧农膜科学使用与回收专项宣传。活动中,该镇创新宣传形式,通过“线上推送+线下联动”模式扩大覆盖面:田间地头悬挂宣传条幅36条,营造浓厚氛围;向种植户发放《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1000份,把政策要求和环保知识送到手中;组织专题培训2场次,邀请农技专家现场讲解地膜残留回收和科学使用加厚地膜技术,110余名种植户参与学习,有效破解了“不懂回收、不愿回收”的难题。

精准指导强服务回收利用提质效

“地膜厚度建议选择0.015毫米以上的,不仅结实耐用,回收起来也更方便,全生物降解地膜虽然成本稍高,但对土壤更友好,适合咱们这儿的蔬菜种植。”在新丰镇永跃村的蔬菜大棚里,镇农技员正手把手指导种植户选用合适的地膜。

为提升农膜使用与回收的科学性,该镇将技术指导贯穿全程。各村以农村环境整治、秸秆双禁等工作为契机,正安排专人对河道、路边、沟渠等区域的残留农膜进行“拉网式”清理,对无再利用价值的农膜统一纳入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确保“田间地头无残膜、公共区域无堆积”。同时,镇农技人员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结合番茄、青椒等不同蔬菜的生育期特点,精准推荐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提供“一对一”技术指导,从源头减少地膜残留。截至目前,2025年全镇废旧农膜回收率已稳定在98%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农业生产的双赢。

强化管控明责任长效机制稳运行

“土地流转合同里明确写了,设施大棚种植后的废旧农膜必须回收干净,这既是对我们种植户的约束也是保障,咱们种地更安心了。”种植大户季自广说道。为构建废旧农膜回收长效机制,新丰镇力争从源头压实主体责任,将农膜回收纳入农业生产全流程管控。

该镇明确要求,各村(居)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必须将废旧农膜回收作为前置条件,在流转协议中细化残膜回收责任条款,确保“谁用地、谁回收”。同时,组织全镇果蔬种植户签订《废旧农膜回收承诺书》,明确要求种植户在果蔬腾茬后及时清理回收田间农膜,杜绝残膜堆积现象。通过“协议约束+承诺保障”的双重管控,形成了“镇统筹、村落实、户负责”的闭环管理体系,让废旧农膜回收从“被动要求”变为“主动行动”。

“废旧农膜回收看似是‘小事情’,实则是关乎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文章’。”新丰镇农村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柏华表示,将持续深化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让“绿色种植、环保回收”成为农业生产的新习惯,为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郁伟 陈红亚)

责任编辑:蔡志伟 张勇峰 李腊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