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荣荣:锦旗映初心 实干暖民心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1-03 17:10

鲜红锦旗映初心,实干担当暖民心。10月27日,大丰区三龙镇下坝村党群服务中心内,两面烫金锦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村民刘永胜、张寿朋紧紧握着镇人大代表、下坝村党总支书记束荣荣的手,将写有“一心一意为民服务,排难除困显真情”“尽责办事为人民服务,实干担当解百姓忧愁”的锦旗郑重递上。这温暖的一幕,不仅凝聚着群众发自肺腑的谢意,更映照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使命担当。

“束书记,三里中心路积水问题不解决,明年夏天我们就没法走了!”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下坝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内气氛凝重。村民刘永胜带着几位老人匆匆赶来,眉头紧锁。他们口中的三里中心路,是连接下坝村与外界的主干道,也是沿线百余亩农田的“生命线”。因排水沟淤塞,今夏雨季,路面积水深达30厘米,村民出行摔跤、孩子上学受阻屡见不鲜,更让农户忧心的是,路侧农田排水不畅,影响收成。

“您别急,慢慢说,咱们今天一定把问题理清楚、解决好!”束荣荣一边递上热茶,一边摊开笔记本仔细记录。“淤塞点具体在哪?影响多少户?农田排水堵点在哪里?”他接连发问,与村民一起在地图上标注、在照片上分析,笔尖划过纸页,也勾勒出解题的初步轮廓。

送走村民,束荣荣立即召集村“两委”班子开会。“路不通,民心就不畅。群众把期盼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就得把责任扛在肩上——这才是人大代表该有的样子!”

“不能等、不能拖!”第二天一早,束荣荣就带着村干部和网格员踏上三里中心路。深秋田埂泥泞湿滑,他一脚深一脚浅,走完一公里全程,弯腰探查沟渠,亲手清理淤泥,记录下7处严重堵塞点。回到村委会,他立即联系水利技术员现场“会诊”,迅速制定“机械清淤+人工疏通+长效管护”方案。第二天,挖掘机就开进了路段。

随后三天,束荣荣几乎“钉”在了工地上。清晨6点,他第一个到场指挥作业;中午顾不上吃饭,仍跟进清淤进度;傍晚村民散去,他还要开会调整计划。村民劝他休息,他摆手笑道:“水不通,我坐在办公室也不安心!”

经过三天奋战,一公里排水沟彻底畅通,农田排水口全部打通。望着清冽的水流顺渠而下,刘永胜激动地拉住束荣荣:“明年夏天,再也不怕蹚水走路,庄稼也能喝上‘放心水’了!”

“要不是束书记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这路还不知道要堵多久!”10月27日,刘永胜和张寿朋代表村民,将两面锦旗送到村委会。在“有事好商量”议事长廊里,三位老人与束荣荣并肩而立,锦旗上“一心一意为民服务”“实干担当解百姓忧愁”的金色大字,与墙上“人大代表履职承诺”“民生实事进度表”交相辉映。

“这锦旗是给大家的,是给咱们下坝村的民心工程!”束荣荣接过锦旗,转身就在旗前开了场“现场党课”:“群众送来锦旗,是肯定,更是鞭策。当干部,就得把‘人民满意’作为标尺,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满意清单’。”

这样的事,在束荣荣任职村党总支书记的5年里并不少见。从整治人居环境,到建起长者食堂,他的笔记本里记满了村民的“小事”,而每一件,都是民生大事。村民常说:“束书记的办公室门永远开着,我们百姓的话永远有人听,难事永远有人管。”

“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不是‘终点站’,而是‘加油站’。”束荣荣常说。在他的推动下,下坝村建立起“每周网格走访、每月代表接待、每季民生恳谈”的工作机制,将村民反映的问题分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限定解决时限,建立反馈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韦海泉)

责任编辑:问泽祥 张勇峰 李腊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