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外卖骑手忙碌穿梭的身影,他们既是居民便利生活的服务者,又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然而,认路难、歇脚难、维权难等问题一度困扰着这些新就业群体。为了给这些辛勤的外卖骑手创造一个更加高效、顺畅、温暖的工作环境,大丰区大中街道健东社区以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暖心驿站等现有阵地,整合资源,优化服务,聚力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小哥友好型社区”。
一块牌子解决“认路难”,提升服务居民速度。对于外卖骑手而言,在密集的楼宇和大街小巷中找到精确的门牌号并非易事,尤其是在一些老旧小区,楼栋标识不清,排列不规则,使得“最后一百米”的配送变得费时费力。健东社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痛点问题,在社区暖心驿站的醒目位置,设置了一块清晰明了的社区楼栋位置图,不仅在图上标明了各小区内所有楼栋的精确编号、单元分布,还贴心地用不同颜色区分了不同区域,并附上了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的位置说明,地图设计直观易懂,一目了然。外卖骑手陈明在体验后由衷地称赞说:“以前送这个片区的单子都要来回几趟,反复确认路径。现在好了,进了驿站看一眼,方向立马就清楚了,省时又省心!社区为我们想得真周到!”这块小小位置图,看似简单,却精准地解决了骑手工作中最实际的困难,有效提升了他们的配送效率。社区通过这一细微处的创新服务,赢得了外卖骑手的广泛好评,真正迈出了构建友好型社区的坚实第一步。
一个驿站解决“歇脚难”,筑起暖心服务避风港。穿梭于风雨严寒、烈日酷暑之中,外卖骑手最渴望的是有一个能够临时歇脚、补充能量的地方。健东社区深刻理解他们的需求,将社区暖心驿站的功能进一步优化升级,将其打造成骑手们“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闲可读报”的温馨港湾。走进健东社区的暖心驿站,内部设施齐全,氛围温馨。配备了饮水机,保证冷热饮用水随时供应;放置了微波炉,方便骑手加热自带的饭菜,吃上一口热乎饭;设置了医药箱,备有创可贴、纱布、感冒药等应急药品,以应对突发的小伤小病。此外,还提供了充电插座、无线网络以及书刊杂志等。这里不仅是休息站,更是传递爱与尊重的精神驿站。刚送完午餐高峰订单正在驿站休息的骑手小张感慨道:“以前送单后没地方去,只能在电动车上看会儿手机,夏天晒得头晕,冬天冻得手脚发麻。现在有了这个临时的家,能进来喝口水、歇歇脚,给手机充电,和同行聊聊天,感觉身心都放松了,接单跑单也更有劲了。”这小小的空间,为终日奔波在外买骑手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舒适的休息场所,有效缓解了他们的工作疲劳,让他们在忙碌的间隙,能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关怀与城市的温暖。
一堂培训解决“维权难”,赋能职业发展护权益。面对工作环境的艰苦,劳动关系不确定,合法权益有时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使许多灵活就业群体包括外卖骑手在内,面临着更深层次的挑战。健东社区意识到,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更需要帮助他们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此,健东社区充分利用“职业技术夜校”这一平台,创造性地为外卖骑手群体分批分类开设法律知识专题培训课程。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小哥骑手的实际需要,聘请专业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重点讲解劳动合同签订、工伤保险认定、交通事故处理、薪酬纠纷维权、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等法律法规知识。课堂上,讲师们不仅进行条文解释,还结合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并设置互动答疑环节,针对骑手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耐心解答。“以前遇到扣款不合理或者派单争议,很多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自己生闷气。听了社区的普法课,明白了不少法律常识,知道了哪些是自己的权利,遇到问题该找哪些部门,心里有底气了。这种培训非常实用,对我们帮助太大了。”参加首期培训的骑手老张高兴地说。健东社区法律培训课的开设,犹如为外卖骑手送上了一个“法律盾牌”,帮助他们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维权”转变,有效增强了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为构建更加规范、和谐的用工环境贡献了社区力量。
从解决“认路难”的效率提升,到缓解“歇脚难”的人文关怀,再到应对“维权难”的能力培训,健东社区通过一系列精准、务实、创新的举措,层层递进,由表及里,切实关注并努力化解外卖骑手职业群体面对的现实困境。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外卖骑手的职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描绘出一幅“小哥友好型社区”的生动图景。下一步,健东社区将持续以党建引领为基础,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拓展服务内涵,让“小哥友好型社区”建设之路越走越宽广。(卢春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