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实施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浪潮中,地处城市腹地的“城中村”何去何从,是一个具有特殊性与普遍性的重要课题。大丰区大中街道同德村没有广袤的耕地资源,却凭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创新的发展思路和务实的为民情怀,成功探索出一条盘活资产资源、壮大集体经济为核心,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城郊型乡村振兴之路。
立足区位优势,盘活存量资产。同德村最宝贵的资源不是仅有的380亩耕地,而是身处城市核心地段的区位优势以及多年来积累下的存量资产。盘活这些“沉睡的资本”,成为他们破局的第一步。面临制约经济发展的难题,村“两委”积极引导党员干部集思广益,不断拓展村级经济增收途径。集中精力清理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将原有集体资产全部收回村集体所有,然后重新进行统一租赁承包,并通过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使原有房屋资产向社会公开招租,并完善房屋资产租赁关系,年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50多万元。全力以赴盘活现有资产。将闲置十年的同德大厦3—4层房屋资产,通过科学合理的运作,实施公开招租,不仅每年节约4万余元的物业管理费,村集体还创收年租金40多万元;同时,果断清理资产租赁关系,大胆探索集体经营新路径,将清理整合出的土地、房产等资源统一登记造册,量化成村集体经营的资本。先后盘活同德干洗店、床上用品厂等房屋及物业资产,按照规定履行“四议两公开”等程序,将房屋及物业资产公开对社会招租,实现年创收12万元以上。充分利用村级富余用房增收。严格控制村级办公用房,对村部综合服务楼房屋资产,实施科学管理及运作,将富余房屋资产按规定程序,向社会进行公开招租,使村集体用房年租赁收入50万元。
发展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近几年来,同德村“两委”班子成员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引领党员干部聚力发展村级经济和富民增收,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积极推进“村企共建”活动。与大丰华丰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共建关系,村集体向其新开发项目投资600多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0多万元;集中财力实施标房建设。投资大中工业园区标房项目工程1500万元建设标房6400平方米,村集体经济每年净收入60多万元。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重点实施污水沟塘填埋,拓展荒废土地综合利用,公开向“云上台”“中昂玥府”等项目开发商招租,取得荒废土地年收入10万多元以上。拓展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服务于城市及居民生活需求,以同德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实施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先后帮助本村及周边区域120人实现劳动就业,既提升了城市形象,又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创办同惠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保障失地农民实现劳动就业,村物业公司吸纳失地村民为区域范围内居民住宅小区提供服务。大力发展跨区域经济。与结对帮扶的元丰村对接,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租赁耕地100亩,主要种植大蒜、小米葱、中药材、水果甜玉米等特种作物,带动村民20户增加经济收入,村集体增收10万元。2024年,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50万元,集体经济积累1.2亿元,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4.3万元。
成果惠及于民,提升幸福指数。同德村始终坚持“发展依靠村民、发展为了村民、发展成果由村民共享”的理念,将不断增长的集体经济收入,持续转化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加村民福利待遇。对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村民,每人补助100元,全村补助总额近30万元,让参保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常态化开展“暖心工程”活动。每年春节慰问60岁以上老人每人200元,80岁以上老人再加擦背洗澡费每人360元,慰问去世村民家属6000元,慰问去世党员家属900元。对当年考入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每人奖励1000元,慰问“六种人”每户100元;对担任过村党组织书记的退职老干部每年予以补助1000元,对年老的退职村组干部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费。不断加大美丽村庄建设力度。先后投入320万元实施道路硬化,河塘整治、改水改厕和村庄绿化。同时对村组主要道路、居民住宅小区安装太阳能路灯160盏,全村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群众的幸福感。
同德村的生动实践证明,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干群同心,即使是在资源约束最强的城中村,也同样能够书写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同德村的发展,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是在于最大限度地激活和优化了资源优势。同德村的强村富民经验,如同一盏明灯,为众多在城镇化浪潮中寻找自身定位的乡村,照亮了一条通往繁荣、和谐与幸福的康庄大道。(卢春桃)
责任编辑:问泽祥 张勇峰 李腊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