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街道红花村和美乡村建设呈现好风景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9-16 16:09

金秋时节,走进大丰区大中街道红花村,一排排格调别致的农房,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一条条整治一新的河道,展现出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气象。该村不仅是传统苗木花卉专业村,更在新时代探索出了多元发展的“红花路径”,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实践的生动样本。

环境提质,夯实和美乡村根基

该村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成立工作专班,以“十有”标准为基础,科学规划,精准投入,累计投资817.96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41.36万元,镇村自筹676.6万元,实施了涵盖垃圾处理、亮化绿化、道路维修、环境整治、特色产业推广等12个重点项目均已竣工。

村庄的“颜值”与“内涵”得到系统性提升。投资近600万元对中心河、三排河等关键河道进行全方位生态整治,拆坝建桥7座,新建泵站1座,完成条排沟清淤刷坡23000米,木桩驳岸2500米,并辅以绿化补植和草坪铺设。通过河道养鱼等生态手段,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新增及维修硬化路面2.4公里,新增负压式污水管网3.6公里,实现污水治理管控率100%,完善垃圾收集点112处,成立专业物业保洁队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对主干道、河道及田间地头进行日常保洁与巡查;排查CD级农房11户,完成改造8户,退耕还田3户,保障村民住房安全。同时,新增文体活动场所2处、健身器材11个,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

产业转型,激活内生发展动力

该村有着近30年的苗木种植历史,是知名的苗木花卉专业村,大叶女贞曾是村民的“致富树”。近年来传统苗木产业面临市场价格波动、市场需求萎缩、产品规格不适、劳动力老龄化等多重挑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面对困境,该村“两委”带领村民和合作社成员,远赴浙江、苏南等地学习取经,对接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寻求智力支持。经过多方论证和市场分析,最终将目光锁定于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大马士革玫瑰花。2023年11月,村集体果断决策,依托原有的富贵苗木花卉合作社,投资30万元与江苏农垦天然香料有限责任公司达成村企合作。由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合作社整合200亩土地资源,采取“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由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规模化种植大马士革玫瑰。这一转变,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将部分有劳动力的村民转变为“拿工资+年底分红”的产业工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预计今年,玫瑰园可创造52万元产值,带动本村及周边200多个村民增收,亩均收益可达4000元,为产业升级打开了新局面。

多元探索,“六种经济”拓宽共富路

凭借得天独厚的城郊区位优势,该村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大力培育“六种经济”,强劲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发展特色经济,以200亩大马士革玫瑰种植为核心,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努力将其培育成新的支柱特色产业;发展劳务经济,紧密对接工业园区和主城区服务业用工需求,去年已成功输送350名劳动力就业。村属红刚物业公司、富贵苗木合作社也分别提供了30个和50个就业岗位;发展手工经济,村集体主动对接园区企业,将剪线头、叠商标等简单手工活送到残疾人、老年人及赋闲在家的村民手中,甚至在长者食堂设立制作点,帮助弱势群体日均增收20元至50元,体现了乡村的温度;发展辅房经济,发动260户村民整修闲置辅房出租给周边务工人员,2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月租金350元,为每户家庭年均增收约1.8万元;盘活资产增收入,通过翻修旧厂房出租、盘活老村部闲置楼层等方式,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成立红刚物业公司对外承接垃圾清运和物业管理项目,为集体增收20多万元。

据了解,该村去年集体经营性收入104万元,总资产超309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9万元。数字背后,是该村从单一产业依赖到多元动能迸发的华丽转身,是从传统村落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深刻蜕变。(陈正坤)

责任编辑:蔡志伟 张勇峰 王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