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坡种果树、庭院栽葱蒜、劳务促就业!大中街道福丰村“6+x”模式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9-11 18:01

9月9日,大丰区大中街道福丰村2组党员董德松正忙着在葱田除草,碧绿的小米葱长势喜人。他家去年种植该作物8亩,年获效益10多万元;全村农户小米葱种植面积达2000亩,均实现了可观收益。今年以来,大中街道福丰村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通过强化队伍建设、激活产业动能、优化人居环境,全力推动农民增收、集体增效、环境提升。

强基固本:建强乡村振兴“骨干队”

该村以能力提升为抓手,组织村组干部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战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现代农业知识,着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乡村振兴骨干力量。同时,深化“党支部+网格+党员中心户”工作机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与发展动能——村组干部常态化下沉网格、走访农户,倾听民声民意、解决急难愁盼,以实打实的服务成效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为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筑牢组织基础。

产业富民:拓宽增收致富“新路径”

依托党组织引领核心作用,福丰村多措并举激活产业潜力,走出一条富民强村路。一方面,立足“裕华大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优势,借力丰收大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支撑,扎实推进大蒜产业科技推广、品种改良、品质提升与销售渠道拓展,做大做强7800亩大蒜产业;同时引导农户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动蒜薹提早上市,抢占市场先机。另一方面,稳步扩大小米葱种植规模,推广“大蒜+小米葱”高效套种模式,显著提高土地产出率与亩均效益。

在此基础上,该村创新推行“6+x”富民经济模式。发展庭院经济,鼓励村民利用家前屋后闲置土地种植大蒜、小米葱等经济作物;发展河坡经济,由村集体统筹,在原福东、福丰中心河两侧规划种植经济果树3000棵,挂果后由村统一收购销售;发展劳务经济,依托村劳务公司为丰收大地提供物业服务、为蒜农提供用工服务;村集体自主经营种植4亩小米葱,年增收益2万元,后续计划改种大棚青大蒜,预计年增收2万余元。

生态宜居: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福丰村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通过“整治+机制+宣传”三重举措,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在整治层面,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新起点,对全村条排沟、农庄线开展全面摸排,建立整治清单,明确每条河道、路道的整治标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聚焦“家前屋后堆放整齐、无暴露垃圾,道路两侧无杂物,河坡无违规种植,河道水系畅通、无黑臭水体、无漂浮物”目标,开展拉网式清理,确保无死角、全覆盖。

在机制层面,推行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管理,并将积分奖励与村特色产业发展结合,积分兑换奖品设为蒜种、葱种等生产资料,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深化“以鱼养河”生态模式,在福东、福丰中心河由村集体与村民共同出资投放鱼苗,村民参与日常管理,收益按比例分成,年节约河道整治费用2万余元。在宣传层面,利用党员活动日组织现场观摩,邀请家前屋后整洁清爽的农户分享经验,形成“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陈正坤)

责任编辑:问泽祥 张勇峰 李腊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