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堂课暖透城乡!大丰“丰有约・市民课堂”“三进”活动收官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9-04 10:53

“以前总担心血压高不知道怎么调理,今天听了讲座才明白,日常饮食有这么多讲究!”拿着记满笔记的本子,刘庄镇村民李阿姨的感慨,道出了“丰有约・市民课堂”带给群众的真切收获。近日,由大丰区文明办牵头的“丰有约・市民课堂”进乡村、进社区、进文明单位文明实践活动正式收官。从6月启动到8月落幕,两个多月里,这堂“流动课堂”携35场特色课程,走进24个镇村、社区和文明单位,以“基层点单、课堂送单”模式,把实用知识、文化乐趣和暖心服务,实实在在送到群众身边。

乡村课堂:农忙间隙的“及时雨”

农忙时节的乡村,最缺“用得上”的知识,最盼“接地气”的陪伴。万盈镇益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戏曲老师的到来让小院子热闹起来。叠好的水袖、精致的戏服摆了一桌,老师演示水袖弧度、教台步节奏,村民们纷纷试穿戏服,握惯锄头的手捏着水袖迈步,虽动作生涩,却笑得格外开心。“以前只在电视上看戏曲,没想到自己也能穿戏服唱两句!”村民王大叔笑着说。

小海镇新圩村的生命急救课更显实用。讲师搬来模拟人,跪地演示心肺复苏:“一定要把握黄金抢救时间,像这样双手交叉按在胸口。”村民们围得紧密,听得专注,分组实操时,年过六旬的张奶奶也凑上前:“学会这个,万一家里人有急事,我也能搭把手!”此外,体重管理课上,老师用“一碗米饭相当于多少运动量”教村民算“热量账”;高血压防控课结合老人饮食习惯,给出“少盐多菜、常散步”的建议,简单实用的内容,成了农忙间隙最踏实的“补给”。

社区课堂:家门口的“生活课”

朝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中式面点课的香气飘出老远。讲师揉着面团“砰砰”响,居民们围在桌前跟着学:有人揉面力气小,邻居伸手帮忙;有人调馅盐放多了,大家支招“加点白菜吸盐”。不一会儿,金黄的韭菜合子出锅,居民们互相分享,边吃边聊:“以前总做不好,今天终于会了!”“下次咱家包饺子,你也来尝尝!”原本陌生的邻里,因一堂课热络起来。

社区课程始终贴近“过日子”需求。大新社区的整理收纳课上,老师教大家“换季衣服用真空袋收纳,常用衣物挂显眼处”,居民们拍示范视频,还发自家衣柜照片“求指导”;人民社区的抖空竹课更热闹,老人带孩子一起学,空竹转动的“嗡嗡”声里,满是欢笑声。正如居民所说:“以前住对门不说话,现在一起上课聊天,你送我饺子、我帮你收拾,像一家人了。”

单位课堂:职场人的“解压方”

职场人盼着片刻放松“丰有约・市民课堂”进单位,成了大家的“职场小确幸”。邮政公司活动室里,插花课让职工暂别包裹单。各色鲜花摆桌,老师教“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的搭配技巧,职工们修剪花枝,紧绷的脸庞慢慢舒展。“平时上班节奏快,盯着电脑一天,摆弄花草让眼睛和心都放松了。”刚插好向日葵的小张,发朋友圈收获满屏点赞。

数据局的健康讲座全是“办公室妙招”。讲师指着颈椎示意图:“久坐半小时,就做‘米字操’,头慢慢往上下左右动,每个方向停3秒。”说着带大家实操,办公室里的“咔嚓”声中,有人笑言:“以后工作间隙就能练!”区委党校的八段锦课更惬意,老师慢动作示范“沉肩坠肘、均匀呼吸”,职工们跟着抬手转身,压力随之消散。课后,不少人围着老师要视频,想把“解压课”延续到日常。

课程落幕,服务不停步

35场课场场有新意,24个点位处处有温暖。从乡村的戏曲声、急救实操声,到社区的揉面声、欢笑声,再到单位的插花剪枝声、八段锦呼吸声,“丰有约・市民课堂”把知识变成“能用的本事”,把课堂变成“有温度的空间”。

活动收官,但服务群众的脚步未停。大丰区文明办负责同志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做细“基层点单、课堂送单”模式:村民要“种庄稼技术课”,就找农业专家;社区居民盼“家电维修课”,就请维修师傅;单位职工需“情绪管理课”,就找心理老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课,让‘丰有约・市民课堂’始终‘在线’,帮大家把日子过得更有滋味、更有盼头。”(薛飞平 胡楠 徐雪)

责任编辑:问泽祥 张勇峰 陆海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