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镇:“优特”产业“挑大梁” 奏响乡村“富民曲”
我言新闻 2025-09-02 15:59

走进大丰区南阳镇,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泥土芬芳与淡淡的蒜香,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三三两两弯腰在翠绿的辣根田间除草,数十人一字排开俯身往刚松好的土里插蒜头,还有人三五成群在玉米地里伸手掰玉米棒……该镇立足当地特色产业,精准放大“优”“特”优势,助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新路径,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技术+品牌”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作为全省首批蔬菜生产特色镇、省绿色优质原料基地,南阳镇坚持技术与品牌双轮驱动,围绕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精准管理等方向,突破大蒜、辣根、鲜食玉米等传统产业种植技术瓶颈,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该镇强化农业品牌培育与推广,“大丰南阳韭菜”“大丰南阳柿子”“大丰南阳辣根”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镇拥有绿色食品品牌12个;南阳辣根更被评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纳入全国首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大蒜是该镇传统“拳头”产业,全镇种植面积达5.5万亩。过去,大蒜每年仅种一茬,收益稳定性面临较大风险。为此,该镇着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引导农户提升种植技术、创新种植模式:压缩常规青蒜种植期,提高大蒜复种指数;重点发展预冷提前青蒜栽培、青蒜延后栽培模式,并加大设施大棚青蒜种植投入,扩大设施农业面积。一系列举措让“老产品”焕发出新活力,实现了“质的提升”与“效的增长”。

“培育+招引”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该镇用好用足各类惠农政策,积极培育“新农人”“兴农人”,全镇现有家庭农场43家,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区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聚焦顺风家庭农场、惠峰农业公司、刘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引导支持其发展农产品冷链仓储保鲜初加工、精深加工,拓展电商销售与订单销售服务,激活农业多元价值。以该镇南翔食品有限公司为例,作为拥有自营出口权的辣根加工厂,其通过“公司+农户”种植模式,不仅帮助农户规避种植风险,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务工增收机会,更推动辣根产业增值,让小小辣根走出“国门”。同时,该镇强化农业产业项目招引力度,上半年,兴龙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竣工投产,预计年加工农产品5000吨,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新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1个。目前,该镇正加快推进铭德农旅休闲项目,加大合一先赢等涉农企业培植力度,推动特色农业“接二连三”,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党建+模式”实现集体与村民增收双赢。该镇以党建为引领,紧扣农民增收核心任务,依托江苏省首批特经种植特色镇优势,充分盘活农村现有辅房、河塘、土地等资源,大力推进特色经济、庭院经济、辅房经济、手工经济、劳务经济、农旅经济等“六种经济”模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通过“支部+农户”“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支部+经纪人+农户”及“互联网+”等模式,搭建“产销一体化”产业发展链条,激活强村富民动力引擎。据了解,该镇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4万元,13个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总和预计突破1500万元,且各村(社区)均超100万元。

“我们这儿用工需求大,种收大蒜、辣根都要招人,合作社、家庭农场用工量更大。村民农闲时打零工,每年仅这部分收入就能额外增加两三万元。”该镇沿海村村民朱诚笑着说。他家土地流转后,一直在刘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打工,日工资150元至200元不等,年打工收入达6至7万元,“现在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心里踏实又幸福。”

五谷丰登金秋爽,百家欢乐粮满仓。南阳镇放大农业产业“优特”优势,以技术赋能破解发展瓶颈,以品牌加持提升产品价值,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转型,成功实现农业从“粗放型”向“高质量”跨越,如今的南阳镇,处处可见产业兴旺、村民笑脸盈盈、庭院丰足的幸福新图景。(侍文 董晓娟)

责任编辑:问泽祥 张勇峰 陆海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