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走进被省命名为第二批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大丰区大中街道恒丰村,平整村道串联田野农房,清澈河道旁新桩林立,路灯整齐伫立,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恒丰村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成2200米道路维修、2700米河道打桩,维修加固16座桥梁,新增70盏路灯,村民出行更安全便捷。同步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崭新的村医务室和党员活动室成为服务村民、凝聚民心的前沿阵地。
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焕新的关键。村里完成70户农村厕所改造,配置150只垃圾桶,从“厕所革命”到垃圾治理,一系列举措解决卫生健康、生活便利等难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恒丰村立足资源,发展特色农业。300多亩柿子树,亩产超3000千克,亩产值4500元以上;8个共15亩大棚草莓,亩产1500千克以上,年收入近30万元。同时,挖掘“小”资源,鼓励503户农户利用庭院和自留地种植蔬菜,户均增收800元;利用十边隙地、家前屋后种植经济林木,增加“绿色收入”。
探索“共富密码”,深化改革实践。通过“小田变大田”改革,村集体流转近600亩土地对外发包,增收8万元,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与村强民富双赢。
优美环境与兴旺产业离不开有效治理。恒丰村建立长效管护机制,10名保洁员负责村庄清扫和垃圾清运。创新推行积分制,结合村规民约宣传引导,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通过建立首问必答、干部接访等机制,践行“三多”工作法,成功化解20多起矛盾,群众满意度超98%。推行网格化治理,划分为5个网格,网格员负责信息采集、矛盾调解等工作,实现乡村治理精细化。
为持续“助民富、促村强”,恒丰村明确新路径。今年已流转近200亩散田,集体增收3万多元;成立劳务公司,与周边家庭农场合作,输出30名劳动力,年增收9万元;村集体领办农业公司,与企业联营50亩土地种植订单蔬菜,增收5万元;投资70多万元购置3辆垃圾清运车,为周边单位服务,年增收10万元以上。(陈正坤)
责任编辑:问泽祥 张勇峰 陆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