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丰区刘庄镇友谊村,一组简洁而富有深意的数字“666”正引领着一场乡村振兴的变革。这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友谊村创新推出的“666”乡村志愿服务模式的精髓所在。该模式以6名红管家为核心、6支服务队为支撑、6项服务内容为纽带,共同编织了一张覆盖全村、温暖人心的民生服务网。
党建引领,激活治理新动能
友谊村的“666”服务模式,首先体现在党建引领的强大动能上。村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基层群众的前沿阵地,配备了完善的诊疗器材、按摩座椅、村邮站点等设施,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6名红管家作为服务模式的核心力量,分片包干,深入群众,确保村民的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他们与6支涵盖环境整治、医疗应急、法律咨询等领域的服务队紧密配合,共同织就了一张严密的民生服务网络。
三治融合,构建乡村新秩序
在“666”服务模式的推动下,友谊村积极探索“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路径。通过成立“老书记工作室”和“村民调解室”,邀请乡贤参与修订《村规民约》,将“红白事简办”“垃圾分类”等条款纳入村民自治章程,有效引导了村民自治。同时,法治与德治同步推进,网格员和法律顾问定期走村入户,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也定期推送法律知识,提升了村民的法治素养。
服务升级,托起民生新希望
近年来,友谊村在“666”服务模式的框架下,不断升级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农家书屋的藏书日益丰富,电子阅览设备的配备让村民能够更方便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红色代办”服务更是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医保、养老认证等业务,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负担。此外,“666”服务队还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送戏下乡、戏曲演出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乡村的文化软实力。
共治共享,凝聚振兴新合力
友谊村坚持“人人都是参与者”的理念,形成了“1名村组干部+1名党员+1支服务队”的微治理模式。这种共治模式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能,还催生了集体经济的新增长点。“巧姨手工坊”的成立,就是友谊村在探索集体经济新路径上的一次成功尝试。它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还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居家就业的机会,带动了农户的增收致富。
“666”服务模式不仅是友谊村创新乡村治理的一次有益尝试,更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抹亮丽风景。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正引领着友谊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郑芹 徐松银)
责任编辑:蔡志伟 张勇峰 陆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