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丰区刘庄镇友谊村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这是该村继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后,再次获得“国字号”称号。
近年来,刘庄镇友谊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认真实施文明村建设“一把手工程”,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文明浸润,有力滋养乡村振兴。该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水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培育新理念,建设新家园。该村注重培育新理念,打造新型农村社区“红色邻里”党建品牌,扎实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一是织密红色网格,建强支部主心骨。通过构建“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组织架构,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二是激活红细胞,汇聚文明实践、为民服务正能量。村里组建“666”服务帮,18名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开展为民服务,确保5分钟内响应村民需求。三是牵好红纽带,唱响基层治理主旋律。村专门成立了老书记工作室、村民调解室、有事好商量工作室,设立警网融合工作室,重新修改制定了友谊村“村规民约”。
弘扬新风尚,共享新生活。近年来,友谊村打造全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党建馆、村史馆等阵地,使其成为群众学思践悟新思想的大课堂、助推乡村振兴的大平台、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大舞台。同时深入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将文明公约、村规民约等有机融合,将道德讲堂、理论宣讲融入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送戏、送健康、送服务等文化惠民活动,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此同时,该村还加大投入,夯实文明村创建工作基础。近年来,该村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农家书屋、修建了文化广场、社区医务室等。
探索新实践,建设新友谊。近年来,友谊村注重载体建设,真正让文明村建设落到实处。村两委利用党员活动日、村民代表大会等时机,组织干群开展文明、守法、孝道、健康等学习活动。该村以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为载体,先后开展法律讲座、文明礼仪、移风易俗、防诈骗知识等讲座、宣讲活动50余次,培训村民30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助力乡村振兴。友谊村将志愿服务融入文明村建设全过程,全村1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经常性开展环境整治、文艺演出、关爱留守儿童等文明实践活动,营造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杨骐菲 徐松银)
责任编辑:问泽祥 张勇峰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