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堰镇构建全链条护苗机制
2025-04-25 16:57 我言新闻

4月24日,大丰区草堰镇三元村的法治文化长廊里,一群中学生正驻足观看新张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案例漫画。“这些漫画把法律条文变成身边故事,我们看得懂也记得住。”初三学生陈雨欣指着网络欺凌应对指南展板说道。这个生动的普法场景,正是该镇创新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的缩影。

针对青少年成长关键期易发问题,草堰镇关工委推出“法治教育浸润+精准帮扶介入”工作机制。截至笔者发稿时,全镇开展校村联动法治宣教23场,覆盖1600余人次,通过“三帮一”结对转化问题青少年14名,涉青少年治安案件同比下降42%。

在草堰中学法治教育基地,大丰法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广生通过模拟法庭向学生解析宪法精神,240名师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化法治认知。这种沉浸式普法已延伸至全镇4所中小学,草堰小学的法治副校长课堂、三渣中学的禁毒实景体验课等特色课程,使法律知识融入日常教学。各村(居)同步建立校外辅导站普法阵地,司法所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未成年人相关条款,以“卖游戏账号是否合法”等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案例教学12场次。

“预防网既要织得密,更要补得准。”镇关工委主任单金德介绍,由98名网格员和“五老”志愿者组成的摸排队伍,已完成全镇重点青少年建档工作。通过公安、司法等大数据比对和入户走访,精准锁定18名存在行为偏差的青少年,全部纳入“红黄蓝”三色动态管理系统。

在丁溪村党群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正在和该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宝祥一起,为两名存在亲子沟通障碍的青少年进行沙盘治疗。该镇建立的“周见面、月家访”制度,已开展心理疏导176人次,帮助12个家庭重建亲子关系。针对就业困难青年,镇人社部门联合企业开办水电工、汽修等技能培训班,9名学员结业后与本地企业签订用工协议。

草堰村青年刘某富的经历成为帮扶转化的典型案例。这个曾因辍学游荡社会的18岁少年,在“五老”志愿者冯正桂持续三个月的心理疏导后,主动报名参加镇里组织的水电工培训。“现在每天跟着师傅学技术,心里踏实多了。”穿着工装的小刘边整理工具包边说。其父刘建军感慨:“孩子有了正经事做,家里争吵少了,欢笑声多了。”据悉,该镇正规划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培育“法律明白人”学生志愿者队伍。该镇分管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完善从预防教育到行为矫正的全周期守护机制,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健康成长。”(董华鸿)

责任编辑:蔡志伟 张勇峰 陆海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