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城街道:“穿透式”调研情暖“快递小哥”
2025-04-21 16:06 我言新闻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快递行业如同一条条紧密交织的纽带,连接着千家万户。作为老百姓的“幸福传递者”和始终坚持在风雨中奔跑、在快递行业奋斗的新业态群,目前的工作、生活环境怎样,又有什么愿望和服务需求?盐南高新区科城街道党建办的工作人员带着这样的思考,深入各社区“跟人”“跟车”,开展“穿透式”调研,亲身体验“快递小哥”的工作与生活,面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心贴心为新业态劳动者排忧解难,实打实为新业态就业群体传递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一组数据藏艰辛

4月17日8时许,伍冈社区快递站点过道里的快递包裹堆得像座小山,师傅们正在包裹堆里忙碌。科城街道党建办调研人员开门见山说明来意后,甘当“小学生”,与“快递小哥、大叔”们一起分拣包裹。

“我们这个站点,每天要处理2500-3000件快递包裹,高峰时达到4000件。”该站点负责人介绍,师傅们需要在2个小时内完成“接收快递→确认包裹信息→初步检查包裹→分拣包裹→使用扫描枪使信息录入物流系统→完成入库操作”的全流程操作,全站人均日配送包裹230件,骑行60公里,签收准确率始终保持在98.7%以上。

数字是冰冷的,但背后藏有“快递小哥”们日常工作的艰辛与不易。然而,他们却始终敬业奉献,为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出力流汗。

一路同行听心声

为了真切体会快递人员的工作艰难,调研小组成员跟随“快递小哥”走街串巷爬楼宇,一路同行,体察实情,倾听心声。

已从业10年的王师傅被同事们称为“活地图”,他对自己负责的片区情况了如指掌。12栋楼的门牌朝向,4个隐蔽的便民快递架,还有一些独居老人要求的上门签收点位……这些都印在他的脑海里。

跟随王师傅的调研人员途中还偶遇了顺丰快递员张师傅,他正以“金鸡独立”的姿势倚着电动车等待客户。“干我们这一行的人,都没有准时吃饭的概念。虽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我们提供了环境很好的休息站,我们途中可以去喝点开水歇歇脚,但人家客户急等包裹,时间不等人啊!”攀谈中,张师傅笑哈哈地告诉调研人员,说这种见缝插针的休息方式是配送员们必备的一项技能。

中午休整时,调研人员发现快递员李师傅的腰间束有一套护具,询问后得知,“腰椎间盘突出”是快递员的职业病,因为他们每天12小时都要与时间赛跑。他们最怕的事,就是遇到“客户修改地址”“包裹放在物业处后丢失”等情况。虽说干这行非常辛苦,但李师傅谈到自己的职业规划时眼中泛起光芒:“现在各大平台都在推进智慧物流,要是能参加仓储管理或无人机操作培训学习就好了,我就想学点真本事。”这种危机意识,在受访调研的12名快递员中普遍存在,他们渴望能获得提升职业技能的学习机会。

一往情深解难题

经过一天的奔波,该街道党建办调研组的同志对辖区快递从业者的工作、生活有了深入全面了解,并对破解新业态就业群体的服务需求难题有了更加明晰的思路和精准的举措。“我们将继续关注快递行业等新业态群体的发展,不断优化服务,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科城街道党建办负责人表示,要以更大力度、更有温度的贴心、细心、暖心服务,为新业态就业群体排忧解难传真情,让新业态就业群体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车真正成为传递幸福的红色信使。(孙淑婷 陶根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