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滨海县坎北街道财政和资产管理办公室聚焦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以“制度筑基、培训提能、公开赋能”三维发力,持续深化财务监督机制改革,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滴灌民生一线、高效助力乡村振兴,为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财务保障屏障。
建强制度“防火墙”,规范管理流程。街道深化“村财街管”机制创新,结合坎北村级经济发展实际,修订完善《村级财务审批管理办法》《票据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明确财务报账“双人审核、三级把关”流程,对大额支出实行“集体决策、公示备案”,从源头杜绝资金使用“随意性”,为村级财务管理划定“硬标尺”。
搭建培训“练兵场”,提升业务素养。针对村级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短板,街道财政部门组建“业务指导专班”,采取“分片包联、上门教学”模式,聚焦票据真伪鉴别、账务系统操作、惠民资金发放等重点内容,为各村(社区)财务负责人开展“定制化”培训。通过“案例剖析+现场实操”的方式,手把手破解报账难题,切实提升村级财务人员规范操作和风险防控能力。
擦亮公开“透视镜”,强化民主监督。街道严格落实村级财务“阳光公开”制度,要求各村(社区)每月将财务收支明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内容,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民微信群等渠道全面公示,确保群众“看得懂、能监督”。同时,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探头”作用,对村级支出的合规性、真实性进行全程审查;街道财政部门采取“定期巡查+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财务监督检查,重点核查财务公开落实情况、资金使用效益等,切实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最大限度发挥其在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撬动作用。(郭恒 潘星宇 梁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