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榆未老志弥坚,银龄有为映初心。近年来,坎北街道充分挖掘辖区老年群体的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情感优势,在做好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的基础上,积极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创新服务载体,引导广大“银发先锋”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让“银龄”力量成为激活基层发展的“新动能”,绘就出老有所为、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建强“银龄队伍”,筑牢服务根基。坎北街道以党建为引领,聚焦退休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艺人等群体,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筛选相结合的方式,组建“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乡贤调解队”“文化宣传队”等特色队伍,涵盖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文化传承、环境监督等多个服务领域。街道为每位“银龄”志愿者建立服务档案,根据特长优势精准分配服务岗位,定期开展政策解读、沟通技巧等专题培训,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目前,辖区已组建各类“银龄”队伍8支,吸纳志愿者230余名,平均年龄62岁,他们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成为街道基层治理和乡村发展的“生力军”。
搭建“多元平台”,释放银发活力。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阵地,为“银龄”群体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在乡村治理中,“乡贤调解队”发挥威望高、情况熟、善沟通的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居民家中,调解邻里纠纷、土地流转、家庭矛盾等各类问题,今年以来累计成功调解矛盾8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有效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在文明创建中,“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化身“文明监督员”“政策宣传员”,走街串巷开展环境卫生巡查、文明行为劝导,向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文明新风,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覆盖群众1万余人次;在文化传承中,“文化宣传队”深挖本土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编排快板、小品、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通过“文艺下乡”“节日汇演”等形式巡回演出,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传递了正能量,累计演出30余场,受益群众超1万人次。
健全“保障机制”,激发持续动力。坎北街道注重对“银龄”群体的关心关爱,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让老有所为更有温度。街道定期开展“优秀银发志愿者”“最美乡贤”等评选表彰活动,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宣传先进事迹等方式,增强“银龄”志愿者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设立“银龄议事会”,邀请“银发先锋”参与街道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推进等重大事项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让其感受到自身价值被重视;同时,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和安全防护用品,定期组织健康体检、节日慰问等活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了“银龄”群体参与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今,在坎北街道的乡村小道上、文化广场上、调解现场中,处处都能看到“银发”身影。他们用责任与担当诠释着“老有所为”的价值追求,用经验与智慧为街道乡村振兴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郭恒 潘星宇 梁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