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滨海县滨淮镇聚焦理论宣讲、文化浸润和实践转化的主题主线,开展“观摩+”、“阵地+”、“文艺+”、“阅读+”等多种形式,以沾泥土、冒热气、接地气的语言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得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声”入基层、深入人心。
观摩事迹沉浸学。今年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耕“我们的节日”的文化内涵,以清明、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先后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各村党员干部300多人次赴周恩来故居、宋公堤主题文化展陈馆、顾正红故居、顾正红事迹展陈馆、八滩王桥战斗展陈馆、陈振东烈士事迹陈列馆及刘玉龙初心课堂开展红色研学活动51场次。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行动,是对革命历史最好地致敬。参加活动的同志在聆听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的过程中身临其境体悟到“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崇高境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坚持以学促干、以干践行、以行见效,转化为滨淮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用好阵地对面讲。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度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该镇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江苏理论宣讲共建共享平台“在线专题报告”等线上优质资源,党委带头学,支部跟进学,党员自主学,做到理论学习“不断档”、思想认识“不掉线”、成果转化“加速度”。该镇在学的同时,也注重运用具体案例、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广泛宣讲,构建“1+X+N”宣传体系,即:培养一支涵盖党员干部、社会实践员、百姓名嘴、身边好人等宣讲员队伍,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道德讲堂等“X”个载体和聚焦农业技术、土地政策、医保社保、文明乡风等“N”个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用“小故事”折射“大道理”,以“身边事”解读“好政策”。机关12名年青同志组成宣讲团,开展以“奋进现代化奋力挑大梁”、“我来说滨淮”为主题的宣讲活动3场,各村支部书记以“党员统一活动日”为载体开展宣讲活动70多场次。理论宣讲凝聚的共识,正转化为推动滨淮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文化惠民走村演。如何将深奥的理论以文化活动的方式呈现给群众且让他们听得进、记得住,该镇创新采用“文艺+”形式,建立“你点单我配菜”机制,以群众“想什么、要什么”为需求进行“编什么、演什么”,将“大道理”融入“小节目”,实现从“政府端菜”到“百姓点单”的根本性转变。镇新韵艺术团、淮民艺术团2个民间文艺团体30多名民间文艺人,围绕群众关心的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农资补贴、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创作作品,音乐快板剧《党的政策暖人心》以朗朗上口的唱词,将农资补贴、医疗报销等惠民政策唱进群众心里;三句半《说彩礼》幽默诙谐的表演,倡导喜事新办,抵制和弃除高价彩礼、攀比浪费、大操大办的婚俗陋习;腰鼓舞《军民大生产》再现了80年前先烈先辈们在缺吃少穿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一边顽强战斗、坚持抗日,一边发展生产、维持生活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场景……送到家门口的文化活动让群众享受的视听盛宴,也是政策落地的“窗口前置”,激活了政策传播活力。今年来,该镇踩着省“苿莉花开”文艺直通车的车辙,创作文艺作品20多件,直达到村文艺演出27场次,受益群众2万多人次。
阅读分享浸润宣。“最是书香能致远”。今年来,该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以学促干强本领,深学笃行谋发展”、“诵读文化经典,开启人生远航”、“葡萄架下的青春之声”等30多场经典诵读、好书分享、心得撰写等活动,把“书本上的理论”转化为“行动上的自觉”,提升了党员干部抓改革、促发展的眼界和水平,增强了“干字当头、干出精彩”的信心和底气。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吴浩分享了自己规划人生方向、参加省委选调生考试并成功上岸的经验,为机关干部树立了“标杆”。新农人毛天池不怕苦、不服输,艰辛创业、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现场所有人。红色阅读分享会上,大家一致要铭记历史,谨记烈士遗志,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以拼的劲头、实的作风、钻的韧劲,深深扎根农村,投身滨淮高质量经济发展中。(严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