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持续阴雨天气对“三秋”(秋收、秋种、秋管)生产造成的严峻挑战,界牌镇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以党建为核心引领,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村组干部下沉一线,聚焦排涝除险、抢收抢种、粮食存储、产销对接等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全力以赴保障“三秋”生产有序推进,用务实行动守护群众“粮袋子”安全与“钱袋子”增收。
镇党委将“三秋”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第一时间召开专题部署会,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的“三秋”生产攻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统一统筹、职能部门联动协作、村具体落实”的三级工作机制。班子成员严格执行分片包村责任制,每日下沉挂钩村,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勘察农田积水深度、作物成熟度、农机配备等情况,建立“问题台账”并实行“销号管理”,现场协调解决农机调度短缺、排涝设备不足、电力保障缺口等实际问题。同时,整合农业条线、水利站、供电所等部门资源,组建2支技术指导队和3支应急保障队,累计开展农机检修服务120余次、排涝技术培训8场、电力故障抢修23起,确保“三秋”生产中人员调配、物资供应、技术支撑“三到位”,为打赢“三秋”攻坚战筑牢坚实基础。
各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建15支“党员突击队”和8支“党员帮扶队”,主动认领排涝除险、抢收助收等急难险重任务。针对持续降雨导致的2000余亩农田积水问题,党员干部带头携带铁锹、锄头深入田间,清理淤积沟渠30余公里,协调调用抽水机、水泵等设备80余台套开展24小时不间断排涝作业,仅用3天时间完成全部积水农田排涝,最大程度减少涝灾对作物的影响。考虑到辖区内56户困难家庭、留守老人缺乏劳动力的实际情况,镇党委创新推行“党员+农机手”结对帮扶模式,组织42名党员与农机手结成帮扶对子,优先为困难农户提供免费抢收服务,累计帮助收割水稻、玉米等作物120余亩。在雨歇间隙,党员干部带头组建“抢收小分队”,带领农户、农机手抢抓晴好天气,科学调度收割机、运输车60余台次,实现成熟作物“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累计完成秋收面积3.2万余亩。
依托全镇21个基层治理网格,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宣传员、服务员、联络员”作用,组织上门走访农户15800余户,精准掌握农户粮食晾晒需求、湿粮存储难题、销售意向等信息,建立“一户一档”服务台账。针对湿粮晾晒场地不足的问题,协调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文化活动广场、闲置厂房空地等场所,设置68个临时晾晒点,配备扫帚、耙子、扬谷机等工具90余套,方便农户就近晾晒湿粮,累计提供晾晒服务覆盖农户4320余户。同时,主动对接辖区内4家粮食烘干企业和10个收购点,建立“湿粮收购绿色通道”,通过网格微信群、村级大喇叭等渠道,及时传递烘干价格、收购标准、收购时间等信息,帮助农户与烘干企业、收购点签订湿粮收购协议2150余份,累计处理湿粮800余吨,有效解决湿粮存储易霉变、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切实消除农户后顾之忧。(刘德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