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淮河今安澜∣世纪工程济民生 河海相拥向未来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8-29 17:52

蓝天之下,一排排风机在阳光中矗立,巨大的叶片迎风旋转。

淮河入海水道海口闸就像一道彩虹横跨海堤,一侧是浩渺无边的黄海,一侧是碧波荡漾的淮河。

就在这座使用了20多年的海口闸北侧,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海口枢纽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紧张施工。

8月29日上午,2025年“千里淮河今安澜·行走淮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探访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情况。

张家河闸站:滨海县城排涝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

张家河闸站是一座设计排涝流量60立方米/每秒的大型泵站。

去年汛期前,作为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盐城段先导工程,也是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的首个穿堤建筑物——张家河闸站经过500多个昼夜的鏖战全面投入使用。

“作为淮河入海水道行洪期滨海县城主要排涝出路,投入使用后可将滨海县城排涝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盐城市水利建管中心仓基俊介绍,2024年汛期,张家河闸站开闸排涝7次,累计开闸运行330余小时,排泄涝水6084万立方米,有效防范了强降雨可能引发的积涝。“张家河闸站的及时全面投用,有力保障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站在张家河闸站堤顶向东望去,淮河滨海段12.5千米河道工程已建成,370米宽的新泓道向远处延伸。过去,这里南北泓高低分排,各有分工。如今,河道由两泓并为一泓,扩大了过水断面,为上游涝水及时外排入海创造了条件。

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泄洪流量提高到7000立方米/秒

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70多年来,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其中,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的实施,结束了淮河800多年无独立排水入海通道的历史,具有防洪、排涝等综合功能。

2003年7月4日,刚刚建成通水仅一周的入海水道紧急启用,连续泄洪33天,泄洪总量44亿立方米,降低洪泽湖水位0.4米,减灾效益达27亿元。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已于2022年7月30日开工建设,计划2029年竣工。是在一期工程已经确定并形成的河道范围内,通过挖宽挖深泓道、培高加固堤防、扩建控制枢纽,使泄洪流量从现状2270立方米/秒提高到7000立方米/秒。

筑世纪工程,保黄河安澜。二期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淮河洪水入海出路、提升全流域防洪除涝减灾能力,使洪泽湖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降低洪泽湖100年一遇洪水水位和周边滞洪区启动概率,有效改善渠北地区排涝条件,保护洪泽湖及下游地区2000多万人口、3000多万亩耕地防洪安全。

二期工程海口闸:16孔蝶变为52孔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海口枢纽工程是淮河入海水道的末级枢纽,具有泄洪、排涝、挡潮、减淤功能。”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公司项目代建负责人刘延军介绍,工程主要任务为改扩建海口枢纽,提升设计行洪流量。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加固改造原16孔海口闸建成27孔新南闸,新建25孔新北闸,泓道扩挖2.8千米,堤防加固5.6千米。

海口枢纽主体工程共分两阶段实施,今年2月至明年2月,第一阶段主要完成新北闸闸室、上下游连接段及相应河道、堤防工程,具备施工期导流条件。2026年3月至2027年9月,第二阶段主要完成原南北闸拆除,加固建成新南闸。截至2028年3月底,完成房屋建筑及剩余全部建设内容,具备完工验收条件。

随着工程持续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将成为防洪、航运、灌溉、生态四位一体的综合水利枢纽,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未来,工程全面竣工后,淮河下游防洪体系将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调控”的跨越,进一步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助力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

淮水汤汤终入海,一泓碧水利万代。二期工程的建设者们正以攻坚之势、实干之姿,坚决扛起工程建设主体责任,确保按时序进度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着力打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民心工程、廉洁工程。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范进/文 尤靖文 刘彧/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