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惠同英:温暖相伴天不老 大爱善行情难绝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8-11 16:11

“亲情,人间至情,母爱,人间至爱;天空广阔,比不上母亲的博爱广阔;母亲,人间第一亲;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母爱,人间第一情。”这些赞美母爱的唯美语句,来赞美滨海县滨海港镇头庄村今年82岁的惠同英老妈妈,恐怕一点也不为过。

惠同英的三儿子嵇为虎今年52岁,52年,惠同英吃尽千辛万苦照料一出生就是先天性小儿麻痹,不能行走不会说话不能自理的嵇为虎,惠同英照顾儿子嵇为虎52年的辛酸往事被尘封了52年,52年,这位伟大的母亲用柔弱的双肩扛起照料瘫痪儿子的重担,用日复一日的悉心守护,书写着当代崇德爱亲的动人篇章。

儿患重疾,接受现实挺起“脊梁骨”

1974年7月7日,惠同英又生下三儿子,取名嵇为虎,希望他日后像老虎一样勇猛。然而,惠同英夫妇发现,这个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不知道什么原因,当这个特殊的孩子最终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时,惠同英默默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嵇为虎先天性小儿麻痹,惠同英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慢慢地为他治疗,她与丈夫东跑西奔,先后到当时的乡医院、淮海农场医院,那时条件十分艰苦,没有交通工具,惠同英硬是背着这个小虎子到医院为他治疗,可是,经过近一年反复转辗医院,医生告诉她们夫妇,嵇为虎是个不能行走不会说话不能自理的人。

噩运从天而降,这意味着嵇为虎的一生将在床上度过,惠同英听到这个消息,无奈之下放弃治疗,把儿子接回了家。那时候,嵇为虎还小,惠同英照顾他还不怎么吃力,但是,那个年代,惠同英几乎每天都要出工攒工分,只能忙里偷闲照顾嵇为虎的生活,夏季,不重的体力活,她就将嵇为虎背在身后,既劳作又能照顾好他。冬季,她请人用柳树条编织了一个“窝栏子”,把他围好放在家里。就这样,她用母爱精心照顾连坐起来都不会的嵇为虎,每天重复着嵇为虎吃喝拉撒这些事。

母爱似水,精心照料撑起“千斤顶”

惠同英起早摸黑,呕心沥血,尝尽酸楚苦辣,一步一步地拉扯着嵇为虎成长。弹指一挥间,农村实行包田到户,这下惠同英有了自己的时间,在和丈夫忙发家致富的同时,也把担起陪伴、照料嵇为虎的责任摆在发家致富一样重要的位置。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要让这个瘫痪的儿子有尊严、有品质、幸福、快乐地活下去”。52年来,惠同英平静面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以无私宽广的母爱胸怀,硬是让小儿子快乐地成长。为了方便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惠同英就在他的房间打地铺睡在旁边;怕儿子翻身滚下床,惠同英就在床沿边放上几把椅子作为阻碍物围挡着;为了方便儿子如厕,惠同英就想办法把电灯开关改成绳子系在枕边,只要一有动静,她就拉灯起床。

用三生情怀,换一世幸福。为了让儿子消除寂寞,惠同英乐此不疲,不辞劳苦,想尽一切办法。“为了这个瘫痪的儿子,惠同英真是吃尽了苦,操碎了心哟”村综治专干王学兵说,“在十里八乡,她是我见过最善良、最温暖、最伟大、最美好的母亲”。说到动情处,王学兵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为了方便小儿子进食,惠同英每次都把饭菜搅碎再喂到他嘴里;冬天怕他脚凉,惠同英就找个盐水瓶,灌上热水包个布片给他暖脚;夏夜为驱赶蚊子,一把蒲扇在瘫儿身上摇来摇去,有时瞌睡打盹惊醒后继续扇赶蚊子。由于长年卧床,瘫儿情绪多变,有时候把大小便拉在床上,惠同英就缝制了很多垫床布,湿了换,换了洗,连她自己也记不清换过多少了。

在头庄村,村民们清楚,惠同英是个极爱干净的农家妇女,尽管瘫儿瘫痪在床,可家里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纤尘不染;她也是一个极为豁达的女人,每天乐观面对,一有闲暇,就给小儿子做按摩、洗澡,讲一些村里村外新鲜有趣、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惠同英还节衣缩食购置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作为小儿子的“专利”,为的就是让小儿子能感受到人间的冷暖和活着的快乐。

屈指算来,惠同英共生育了4个孩子,三男一女,生活可谓攻苦食淡,她却对孩子们的学习丝毫不放松。那年那月,再苦再累,惠同英和丈夫省吃俭用,让健壮、健全的大儿子、二儿子、小女儿读书学习,一直把她们抚养成人成家。

“母爱是瘫儿嵇为虎的灯塔,在黑暗中照亮他前行的路;母爱是嵇为虎的旗帜,在风浪中指引他生活的方向;母爱是嵇为虎的火炬,在人生的旅途中传递温暖的光。”,看到母亲如此操劳,孩子们心疼不已,想尽各种办法尽孝,但惠同英依然能省则省,不接受孩子们任何金钱上的报答。

“这个老人家真是点灯笼也找不着的好人,操劳一生,不是她的那样悉心照料,恐怕瘫儿骨头早就打古了;她自己尽管很难,可她还时时帮助他人,从未和乡邻红过脸,斗过嘴,非常受人尊敬”,村党总支书记苏金萍对惠同英的品格十分钦佩。

岁月轮回,不离不弃跑起“马拉松”

要说惠同英照顾瘫儿的辛苦程度,那简直无法言表。惠同英娘家在本镇合兴村,尽管只有十多里路程,这么多年来,她回娘家的次数少得可怜,一年一次了不得,最多的一年也只不过两次。村里的什么电影、送戏下乡,她从未光顾过。

52个寒来暑往,52个春去秋来。从儿子出生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惠同英老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照顾瘫儿。在52年的人生道路上,惠同英就连上街都成了奢侈的一件事情,细心的她害怕用卫生纸会擦烂儿子的屁股,就收集了一些棉质的旧衣服给儿子用。52年来,嵇为虎的身上从来也没生过褥疮。人间最伟大、最平凡的爱是母爱,惠同英用五十二年的岁月为我们演绎了一段深沉如海的母爱。

惠同英的母爱是最真实,最纯洁的一种情感。52年来,5点多起床做饭、一日三餐喂饭、端屎端尿、早晚擦拭身子、10点多给儿子喂水果、每隔两个小时给儿子翻身直到晚上11点多儿子睡觉,这是惠同英每天都要重复的一套护理程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52年来的18900多个日夜难得间断一次。从丝发乌黑到满头银发,她一把屎一把尿如对待初生婴儿般地照顾着自己的儿子。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她一天天衰老,力气越来越小。可是,无论多苦多累,她始终咬紧牙关默默坚持着。她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有她在的每一天都要把儿子照顾好。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她,以母爱的坚强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诠释了什么是伟大的母爱——甘于付出捧丹心,不求回报爱无痕。

惠同英的母爱,如同雨天的一把伞,为嵇为虎遮风挡雨52年。近些年,惠同英身体每况愈下,精力一年不如一年,2019年10月下旬,她在为瘫儿晾晒衣服时,不小心跌了一个跟头,造成大腿骨折,这种情况下,她嘱咐家人照顾好瘫痪的嵇为虎,经过近2年的疗养,惠同英跌伤痊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屋漏偏遭连夜雨。2021年9月,惠同英丈夫因为脑梗去世,本想晚年享福安度晚年,却遭受变故,惠同英送走老拌,她的生活重担更加沉重,每天及时把热乎乎的饭菜喂给瘫儿吃,每天都将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房间里没有一点异味。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惠同英感动的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村里帮助申请了残疾补贴,自己又有高龄补贴,镇村干部经常上门看望和慰问,瘫儿平时还有合医报销,我们一家人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最让惠同英担心的是,自己今年82岁了,患有多种慢性病,特别是2024年10月自己肺病做了手术,能养活儿大,能服侍病儿,怕难养儿老,她只希望能多活几年,照顾儿子更长一些。哪怕只要活一天,自己就要照顾一天,惠同英抹了一把眼泪后坚强的面对着笔者说。在一旁的哥哥嫂子表示,一定会接过母亲照顾嵇为虎的接力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用单薄的身躯为嵇为虎撑起一片晴空,她以点点滴滴的奉献凝聚责任担当,用丝丝屡屡的牵挂惦念诠释挚爱温度,用52年的坚守,将“爱亲”两个字镌刻进每一个晨昏,让“不离不弃”成为最动人的家风传承。

“细较十年衣上泪,不如慈母线痕多”。惠同英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最打动人心的善举。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崇德爱亲、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良好家风和传统美德。她是家人的骄傲,是新时代家风的典范,更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她用行动证明: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爱和坚守,永远是最强大的力量。(张文斌 封长林 吴超)

责任编辑:荀婷 陈为琨 李腊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