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田千重浪,又到一年秋收时。时下,正值水稻主产区的滨海县滨淮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稻田里一片金黄,8万多亩水稻种植区,连粳6188、圣稻22、华农99等优质水稻颗粒饱满,长势喜人,一片丰收景象。
10月28日上午,滨淮镇合新村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徐国建的835亩水稻成熟开镰收割。5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切割、脱粒、装车,将金灿灿的稻粒揽入“怀中”。不到3小时,一块百亩水稻田已颗粒归仓。“从种到管到收割全程机械化作业,全力保障秋粮丰产丰收。”徐国建自豪地说。
8月份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在镇领导和农业中心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下,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实时监测管理,及时补肥补水,为水稻稳长“保驾护航”。据农业技术人员测产平均亩产620公斤,比去年增产5%以上。
近年来,滨淮镇坚持“藏粮于地,藏粮技”的发展战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纽带,以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创新为动力,做到种植品种、物资供应、技术路线、指导服务、田间管理五个统一,提高水稻示范片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实现低产变高中产、中高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条底线,突出“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的导向,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并通过实施粮食生产“百千万”工程建设,集中连片布局打造一批“万亩高产片,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坚田”,建设一批水稻亩产700公斤的万亩高产片、800公斤的千亩示范方、900公斤的百亩攻坚田,小麦单产达500公斤的万亩高产片、600公斤的千亩示范方、700公斤的百亩攻坚田。全镇粮食单产稳定在520公斤/亩以上。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提升粮食产能、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责任编辑:荀婷 陈为琨 陆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