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沃野,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沉甸甸的水稻……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10月17日,阜宁县罗桥镇组织乡村振兴“一村一品”三季度集中观摩活动。所到之处,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宽阔的乡村道路四通八达,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热闹非凡。今年以来,该镇上下凝聚合力,奋力擦亮乡村振兴底色,绘就共富共享的振兴蓝图。
产业兴旺 凝聚合力谋振兴
当天上午9时左右,观摩团走进邵刘村苏盛禽业发展有限公司,蒸好的青壳鸡蛋摆放在条桌上。该公司负责人刘万川一边热情的招呼大家品尝鸡蛋,一边高兴地介绍:“鸡场现栏存海兰牌蛋鸡15000只,每天产蛋1500斤左右。每天毛利2300元左右。”
鸡场建成18年,刘万川从一个养鸡大户成为村“两委”干部,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本村及周边村民70余户发展青壳蛋鸡养殖,推行“四统一”,即统一购买鸡苗、统一鸡舍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不但提升了产品质量,也更新了村民的思想观念,产业结构不断迭代优化,项目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彰显。为了让青壳鸡蛋走出乡村,推向苏南等城市市场,鸡场借助网络电商直播带货的便利,开展直采直销、订单农业、网上销售等合作,村干部纷纷披挂上阵为鸡蛋“站台”直播,带来了流量,更带来了销量。8名村干部组建8个青壳鸡蛋等农特产品带货微信群,为辖区农户提供便捷的网上宣传和售卖平台。仅今年以来,该村通过微信群实现线上线下的销售36万多元,激发了全村党员群众的干劲和希望。
沈顾村恒实水产项目占地205亩,引进优质的小龙虾苗、螃蟹苗、花鲢苗、鳜鱼苗养殖。水产品主要销售到兴化、无锡、上海等地。“今年预计纯收入在60万元左右,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57万元。”村党总支书记夏究海现场介绍。养殖场注重打造全产业链,从优良育种到生态化养殖,从鲜活销售到冷藏包装,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安装水质检测等智能化设备,打造直播销售基地,不断拓展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同时,推行荷藕种植套养小龙虾,将养殖产生的尾水引入荷塘作为肥料,实现一水多用、藕渔双赢,串起绿色生态链,为重绘新时代鱼米之乡秀丽画卷做出积极贡献。
党建引领 共富共享谱新篇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罗桥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富裕农民生活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今年以来,张赵村围绕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工程,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整合闲置厂房建设“木兰户织·共富工坊”,聚焦“一老一小一富”,吸纳“留守妇女、陪读妈妈、困难母亲”就地就近灵活就业。利用华晶箱包厂房,招引淮安客商建立“箱嫂工坊”,生产各式箱包,吸纳本村及周边劳动力42人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左右;招引本镇能人创办“指尖童心工坊”,生产“游泳圈”“气球”等儿童娱乐用品,常年吸纳60多名劳动力就业,月工资2500至4000元;同时建立送货上门包装点10多个,每人每天包装工资40至60元。“共富工坊”让农民有事做、生活有盼头,搭建连接党心民心的“致富路”“连心桥”,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稳定和谐的良好环境。
“不点火不冒烟,坐在家里忙草编;不出门不操心,稻草也能换现金。”青杨村突出“一村一品”特色工程建设,依托丰富的稻草资源,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风吹稻浪”木兰户织·共富工坊,引领留守妇女、闲置劳力在家门口发展传统草帘编织业,带动村民增收。该村针对蔬菜大棚、水产养殖、园林绿化、高速铁路等行业对草编织品需求增加的情况,及时成立村稻草编织专业合作社,采取典型带动、技术指导、协调订单等服务措施,全村发展小型半机械化草编加工户43户,每年消化稻草3000余吨,年产1400吨草编产品,年产值达500万元左右,每年带动户均增收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探索乡村振兴和全域美好生活打造,通过组织多种培训、活动、比赛吸引更多村民加入草编队伍中来。”该村党总支书记韩登海说,“村‘两委’在提供秸秆堆放、组织市场营销、挖掘草编文化、开发生活新品、推广电商直播等方面做活做深草编文章。”
生态宜居 擦亮乡村新底色
步入秋季,天气微凉,罗桥镇村级口袋公园成了村民茶余饭后、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沿边村的晓光被列为第六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沿边村紧紧围绕镇“农旅融合示范工程”建设目标,发挥优势抓培育,打造特色争示范,为建设水美米香、生态宜居乡村添砖加瓦。规划引领,塑造美丽乡村之貌。围绕打造农文旅特色田园乡村,走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挖掘晓光竹子文化、农耕文化、餐饮文化、创业文化、红色文化,明确“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目标,今年建起豆轶坊非遗展示室、农产品电商直播小院、竹韵长者幸福食堂、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睦邻点,正在设计打造红色思政基地。项目为魂,夯实产业兴旺之基。按照“产业相同、地域相邻、资源相似”原则,放大豆轶坊品牌优势,建立苏北优质翠扇大豆种植基地,聘请省农科院研究员白红武领衔种植指导,基地带动周边村民种植,实现亩效益1300元以上。通过“村党总支主导+党员带头+社会投资+村民参与”的模式,鼓励、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晓光的豆制品加工、竹制品编织,用社会资本反哺现代农业,促进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利用村电商直播平台,包装茶干、卜页、大糕、油馓、粉条、小榨菜油以及各类水产品,定制特产包装礼盒,推动全镇农副产品销售。文化赋能,铸造融合发展之魂。晓光村历史悠久,村党总支将成立乡风文明促进会,带领党员志愿服务队,充分挖掘肖家圩家风家训、晓光名人故事,提升竹海议事人家、农民家庭书屋,新建孝道文化长廊,让晓光成为村民启迪后生、放飞理想的必到之处,成为县内外游客乡村旅游打卡的网红地。
在观摩现场,罗桥镇党委书记孙卫青现场点评:“打造罗桥一日游线路,串珠成链,包装旅游产品,借助各类平台,多渠道宣传推介晓光,促进家园变游园、劳动变运动、民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形成豆轶坊茶干、竹笋小吃、农耕体验、观竹怡情、游学增知等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文旅名片。”
春华秋实“丰”光美,扬帆奋进再出发。“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厚植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优势,激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动能,夯实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基础,奋力谱写建设现代农业大镇新篇章。”罗桥镇长杨阿娣信心满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