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 CCTV-13
大美中国 候鸟北归
数千只黑嘴鸥开始在条子泥湿地筑巢
鸟是人类亲密的伙伴,《世界保护益鸟公约》规定每年的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盐城黄海湿地更是千万候鸟的家园。央视走进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
位于江苏盐城东台的条子泥湿地是我国首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核心区域。春天,候鸟陆续过境停歇,条子泥湿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也开始在这里筑巢求偶。
潮起潮落,条子泥湿地这片海岸带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它维持了植物、水鸟、软体动物与鱼类等生物多样性,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超过200种、总数达数十万只候鸟提供栖息地。
三月下旬,在整个条子泥区域数到了40种水鸟,数量在6万只左右,可以说先头部队已经来了。其中有一些珍稀濒危的物种,比如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现在已经过境的有200只左右,还有特别著名的勺嘴鹬,已经有了十几只,黑嘴鸥已经有了将近1000只。
眼下,黑嘴鸥已经陆续进入到它们专属的繁殖地。今年年初,条子泥湿地修复完成一块新的黑嘴鸥繁殖地,接下来4月份到7月份是黑嘴鸥的繁殖季,有很多的黑嘴鸥可以在这一片新修复的繁殖地来进行筑巢繁衍。
4月2日 新华社
江苏建湖:走进淮剧小镇 感受非遗魅力
4月2日,新华社发稿《江苏建湖:走进淮剧小镇 感受非遗魅力》,新闻组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超过80万+的点击量。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等,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被命名为“中国淮剧之乡”。近年来,建湖县高度重视淮剧保护传承工作,依托沙庄古村,坚持“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打造集非遗传承、文化体验、沉浸演出等为一体的淮剧小镇,成为当地文旅新地标。
4月1日 央视新闻
大美中国 候鸟北归
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央视特别报道《大美中国 候鸟北归》第二季直播团队走进大丰黄海野鹿荡探秘候鸟迁飞途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美景。此次直播活动聚焦大丰时长近30分钟,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平台同步线上直播,全网置顶推送。
野鹿荡有多“野” “天空之镜”麋鹿欢跑
大丰野鹿荡地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是中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这里紧邻盐城市大丰区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拥有1300亩天然水面以及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野生芦苇荡。进入春天,这里是数以万计的候鸟们应时而归、飞越万水千山前往栖息的“自然天堂”。
野鹿荡和周边更大范围的麋鹿野放区,平时人迹罕至。光秃秃的淤泥滩看似一片“荒地”,实则深藏着大量底栖类生物,候鸟群不约而至、叽叽喳喳,享受起大自然馈赠的美食,也唤醒起了南黄海湿地的清晨。
广袤湿地春潮涌动 近万候鸟嬉戏歇脚
这片广袤的湿地滩涂,撑起了南来北往的万千生命。这里自由栖息着麋鹿、丹顶鹤、牙獐等珍稀动物,蓬勃生长着近500种海边植物。这里更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数以上百种、数量超过千万只的迁徙水鸟提供了优良的停歇地。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办公室主任刘彬介绍:“春天和秋天两个季节是候鸟迁徙的中转站,这个时候能看到鸟类的迁徙,还有一些珍稀的独特鸟类,比如说黑嘴鸥,还有黑脸琵鹭等。大丰这个沿海滩涂,比较适合一些鸟类的停歇和栖息,我们每年在春天迁徙季节,能看到十几万只鸟在滩涂上面。”
呦呦鹿鸣伴候鸟 灿烂星河迎春光
鸟类,作为人类的亲密朋友,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爱鸟护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截至目前,麋鹿保护区监测到鸟类284种,兽类12种,两栖爬行类27种、鱼类156种、昆虫599种、植物499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2种。近年来又陆续记录到彩鹮、丑鸭等珍稀鸟类,不断刷新保护区物种多样性新纪录。
4800根木桩 打造候鸟的“宾客公寓”
在野鹿荡栖息的多为鹤、鹳等大型鸟类。为了让大型候鸟更好地栖息,野鹿荡专门辟出800亩的浅水滩,水面高度保持在40-60公分。大型候鸟可以站在水里捕食小鱼。野鹿荡还人工架设了4800根木桩,供这些候鸟夜间栖息。
候鸟们藏在茂密的芦苇荡中躲过严寒,靠着鱼翔浅底的浅滩避开饥饿。因为生态条件的持续改善,这里成为迁徙候鸟最理想的越冬地之一,越来越多的候鸟变成了“留鸟”。
好生态带来新亮点 暗夜星空全年观星240余天
到了夜晚,浩瀚的星空展现出野鹿荡独特的美。这里是世界暗夜星空保护地,是中国继西藏阿里、那曲之后第三个暗夜星空保护地,也是中国沿海地区从南到北第一个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区域内空气质量特别清新,云层高度一般在3000-800米,与许多候鸟的飞行高度一致。野鹿荡不仅提供了暗夜星空的观赏区,也给候鸟提供了很好的飞行环境。
野鹿荡区域内没有光污染,平均每年可观察星空240余天,夏夜银河、冬季猎户星座清晰可见,伸手可触。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国东部沿海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有这样一片野鹿荡、这样一片暗夜星空保护地,于人于鸟,都是一种幸运。
助力重要科学项目 地球自转时间观测站落户大丰
在野鹿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首个地球自转时间(大丰)观测站建成,加入国家授时中心地球自转观测网络。该观测站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投资建设,通过观测恒星相对于地球的不同点位信息,可以判定准确的世界时时刻。
4月3日 工人日报
盐城亭湖区开展“先锋领航”实践——劳模“领头羊”扎根沃野创业创新
4月3日,《工人日报》二版刊登《盐城亭湖区开展“先锋领航”实践——劳模“领头羊”扎根沃野创业创新》一文,报道亭湖区注重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发动一批劳模“领头羊”深入农村、扎根沃野,开展创业创新、一线示范、联动协作等“先锋领航”实践,把优质项目、先进理念、发展好计、致富技术、要素支持送到群众身边、田间地头。
4月2日 新闻联播
各地迎来候鸟北归迁徙高峰
春回大地,草木蔓发,全国各地迎来候鸟北归的迁徙高峰。在江苏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北归的黑嘴鸥已经陆续进入到它们专属的繁殖地。这一片区域三面环水,是当地专门为黑嘴鸥打造的家园。
4月2日CCTV-13
旅游市场持续回暖
激发消费新活力
神州大地春意浓浓,旅游市场持续回暖,各地有针对性地创新旅游场景,提升服务品质,激发消费新活力。江苏盐城大洋湾新推出直升机云端赏景,让游客在空中欣赏6000多亩樱花齐绽枝头的美景。
4月3日 江苏卫视
文旅消费复苏
人间四月天,最美是江南。盐城大丰荷兰花海郁金香文化月期间推出了“只有爱”演艺嘉年华、露营节、花车大巡游、时光音乐会、花咖节等活动,带给游客不一样的赏花体验。
4月3日 央视新闻
三千万株郁金香争奇斗艳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三千万株郁金香迎春绽放、花开正盛,进入了最佳观赏期。前来赏花、踏青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盐城大丰荷兰花海,近观远眺皆为春色,一团团、一簇簇的郁金香起伏错落地铺展在大地上,展现着天地一线、花海无垠的动人画卷。从空中俯瞰,连片的郁金香组成的不同色带,仿佛是彩虹落入人间。今年当地共种植了三百多个品种、三千万株郁金香。明媚春光里,花儿们争奇斗艳,有重瓣的、有单瓣的,有的如酒杯形态,有像莲花盛开,让人应接不暇。扑鼻而来的花香,缤纷耀目的颜色,游客们徜徉在花海里,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浪漫气息。3月下旬以来,当地每天赏花游客超过10万人。
目前,盐城大丰已建成郁金香种球国产化研究中心,培育郁金香新品种30多个,不断降低种植成本,并通过“旅游景区+种球基地+农户种植”的模式,带动周边8个村、3000多农户从事花卉产业,年增加地方经济产值3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