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 新华日报
智能输送系统跨行业 “融会贯通”闯海外
3月15日,《新华日报》报道射阳面对新发展趋势,插上“科创”的翅膀。文章介江苏博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精耕关键核心技术,为跨行业发展打下地基。
大型激光切割设备快速移动、数台焊接机器人上下翻飞,智能车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钣金、焊接、装配、搬运。“在赶制订单之余,公司正加快推进今年的市场开拓以及新产品开发工作。”江苏博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陈银说。
博泰环保一直专注于垃圾焚烧行业锅炉灰渣及烟气飞灰输送系统设备的生产供货及服务。“在垃圾焚烧发电厂中,从垃圾上料、到炉渣、再到飞灰,都是输送机负责传输工作。”朱陈银说,公司主要通过向垃圾焚烧发电厂提供产品盈利。全国已投运的600多家垃圾焚烧发电厂,有近300家由博泰环保提供输送系统设备。北至佳木斯,南至三亚,东至上海,西至拉萨,都有博泰环保产品的身影。
“公司建立初期,我们曾尝试过跨行业发展,但彼时公司的规模实力不支持。我们决定深耕本行业,以品质优先,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朱陈银回忆,公司刚成立那两年,国外进口设备占据市场主流,更新维护成本高,服务及时度不够;国外的工艺设计选用的国产设备在选型上匹配不高,运行维护也存在问题。“一部分国产化,一部分做优化。”朱陈银抓住这两个痛点,在公司起步阶段给国外的工艺和设备“打补丁”,这也是博泰环保走上专业化道路的契机。
随着垃圾焚烧市场的高速发展,业内对产品专业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据介绍,2017年底,公司为满足产能需求,收购并控股中泰环保,同时开工建设胜利桥工厂二期以扩大产能。2020年,博泰环保又在兴桥工业园新增工业用地110亩,新建输送机智能工厂。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3000台套输送设备,并成为国内最大的刮板输送机生产基地。
“公司的发展规模与整体实力已经迈上了新台阶,我们打算调整战略,利用原产品、原优势跨行业发展,以同样‘打法’进军新市场。”朱陈银表示,垃圾焚烧行业本身规模较小,而公司专攻的输送系统设备在造纸、新能源、冶金、化工等行业都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博泰环保近年来与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对原产品加以升级改进,坚决舍弃产品原有缺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产品智能化、物联化、全自动化,提高使用效率、减少运行成本。此外,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打包机也改进为全自动式,实现智能化与无害化,避免人体由于防护不当造成职业病的危害。“企业的未来发展还是要靠科技创新。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关键核心技术与生产规模,才能具备国际竞争能力。”朱陈银说。
如何真正融入国际市场?“首先要对标国际标准,加大跨行业发展的研发投入。要拥有前沿的设计、研发与整合能力。”朱陈银坦言,公司对标了一家有100多年历史的日本公司,该公司产品与博泰环保类似,但却面向国际较高端市场。主动和国际公司合作交流,既能学习融合行业的国际先进理念及技术标准,又能跨行业、跨国推广本行业的优势产品,让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走”出国门。
目前,博泰环保的产品已出口至芬兰、巴西、印尼、泰国等国家。预计今年公司出口的大型输送机订单合同额将超过5000万元。为满足这些国际标准要求的订单,博泰环保近两年对生产体系进行了全面升级,包括ERP、PLM等软件系统及自动焊接系统、自动表面处理、喷涂系统等硬件系统。
“我们要从理念、设计、管理、技术上与国际全面接轨,在顺应国际行业标准的同时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优势。”朱陈银期望,在坚持研发关键核心技术、融合国际行业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博泰环保能够在跨行业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开拓国际新业务!
3月21日 江苏城市频道
江苏省最美志愿者——乐华泽
自费创办华泽书社,无偿服务一方乡邻。21日,《江苏最美人物》栏目通过视频短片、现场访谈等形式展现乐华泽的先进事迹。
3月22日 新闻联播
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过8900亿立方米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国确定“中国水周”的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当晚,射阳县射阳河闸、射阳河大桥、明湖东桥三座大桥亮相《新闻联播》。
3月23日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数字赋能 科技兴农 “田间地头”奏响农业高质量发展“春之曲”
不负好春光,春耕正当时。眼下,江苏各地聚焦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智慧化”。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田间地头”奏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春之曲”。
近日,盐城市响水大地九丰农博园西红柿种植进入尾声。一排排刚栽好的西红柿苗,生长在一块密封的长条形栽培基质上,每株秧苗根部插有一根小细管,通过电脑远程控制,精准输送水肥。无土栽培技术告别了传统泥泞的菜园,整个种植区非常干净,几乎看不到灰尘。
盐城市响水大地九丰农博园科研中心主任韩兴军说:“里面就是椰子壳加营养液,这个是滴箭,通过它来精准控制节约水,不浪费水、不浪费营养液。”
3月25日 上观新闻
盐城到上海“吆喝”: 最绿的绿地最蓝的蓝海、最热的热土
昨日,盐城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合作恳谈会在上海举行,以加强盐城与上海高端要素资源的对接合作。会上,华创光伏电池片等12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167亿元,其中9个项目投资超10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3月25日 央广网
计划总投资 167 亿元!盐城 (上海)合作恳谈会集中签约12个重大项目
三月的上海,春意浓浓。为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强盐城与上海高端要素资源的对接合作,3月24日,盐城 (上海) 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合作恳谈会在上海成功举行。这是盐城深入贯彻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最新部署要求,积极主动接轨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展现更大盐城作为的重要行动。
3月27日 中国城市报
沃野田畴披锦绣 全面振兴谱华章
当前,东方湿地之都、苏北名城江苏省盐城市,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合力,激荡乡村振兴的澎湃春潮;与此同时,地处盐城市中西部的建湖县,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为高质量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建湖县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科技化“四化”发展方向,突出有基地、有园区、有企业、有市场“四有”建设,重点做好“田、粮、产、房、人”五篇文章,加快推进建湖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努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乡村振兴建湖样板。
改善人居环境
推进生态振兴
春分时节,位于建湖县冈西镇的徐王新型农村社区,白墙黛瓦、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中,犹如一幅乡村田园水墨画。
据了解,该村村民徐寿银拆旧换新只花了3万多元,便搬进了约12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空斗墙、旧瓦房,一门两窗、六十平方”曾是建湖农房的真实写照。如今,建湖县把农房改善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系统谋划,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入镇进社区,累计改善农民住房4.4万户,新建新型农村社区44个,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传统村落5个,获评江苏省农房改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优秀县。
建湖县把群众满意作为农房改善的出发点,加强路桥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配套卫生室、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保障群众生活需求。同时,该县为每个社区规划一块“微菜地”,让村民自己种菜吃,有更多获得感。
每天早上6点,建湖县九龙口镇收成新型农村社区的村民吴鸿月准时蹬着环卫车,挨家挨户收集生活垃圾。“我负责68户村民的垃圾收集,每天两次,收完后送到村里的垃圾收集点,再由镇上统一转运至县里集中无害化处理。”吴鸿月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建湖县以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抓好村容村貌、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和河塘整治等重点工作,扎实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让村民居住更舒适。
做好“土特产”文章
助力产业振兴
眼下,正是水产养殖户育苗的关键期。位于建湖县恒济镇苗庄村的九龙口大闸蟹公司正组织苗种培育,农技人员将蟹种小心地放在水池里暂养,为今年水产养殖季作准备。
建湖县地处里下河地区,境内河网密布,湖荡成片,水域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丰富。得天独厚的水域环境造就了“九龙口大闸蟹”体大膘肥、膏似凝脂,蟹黄似金、鲜中带甜的独特品质,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年来,建湖县推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遇建湖鲜”,打造九龙口大闸蟹、九龙口冲浪鱼、建湖青虾等绿色生态水产品,依托品牌集群优势,成功打开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全国市场,并开拓了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同时,建湖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协+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生态规模养殖,推动市场化运作,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目前,该县仅大闸蟹养殖面积就突破10万亩,2022年大闸蟹交易额达到45亿元。
在建湖县高作镇万亩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高标准农田成方连片,一架架无人机喷洒着农药。“以前,我们种的田零碎分散,既不利于机械化耕作,也不利于田间管理,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现在,土地连片,能够利用农用无人机作业,省时省力省钱。”71岁的高作镇季墩村二组村民姜甲虎表示:“家里8亩田全部流转给村里,自己一边领土地租金,一边在基地务工拿工资,每年能多挣2万元。”
据了解,为了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建湖县做足土地文章,率先破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全域规划、全域设计,逐步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国土空间新格局,推进农业高效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建湖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仇汉兵说,建湖围绕做好“土”“特”“产”三篇文章,做大做优设施果蔬、优质稻米、特色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引培一批年销售超10亿元规模农业龙头企业,精心做强“九龙口大闸蟹”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抓好乡风文明
加快实现文化振兴
近年来,建湖县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发挥乡风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和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作用,大力开展道德讲堂宣讲、文明家庭创建、惠民文艺巡演等活动,积极倡导向上向善向美的新风正气,坚决破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如今生活条件变好了,个人素质也提高了。”今年83岁、有着62年党龄的建湖县颜单镇老党员季发农说,现在村里有事大家一起商量解决,邻里矛盾纠纷越来越少了,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住房改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群众幸福指数节节高。每到华灯初上,劳作了一天的九龙口镇梅苏村村民便自发来到村里的文化广场,和着欢快的旋律跳起自编自演的广场舞;在恒济镇建河村,由本地村民自发组建的舞龙队,挥起彩龙,舞出新农人的精气神;而在宝塔镇宝塔村新型农村社区,由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文艺化宣讲活动吸引众多村民参加,一首《社会主义好》唱出了百姓的心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在水乡建湖徐徐展开。
3月31日 人民网
暖春重启 江苏马拉松跑出“新速度”
3月19日,南京浦口马拉松开跑,山水赛道吸引万名跑者打卡;同日,无锡马拉松重磅归来,何杰在此次赛事中刷新了男子马拉松全国纪录;3月26日,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南京溧水半程马拉松、苏州首届城市马拉松鸣枪开跑,吸引数万名跑友参赛;4月16日,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南京江岛半程马拉松、盐城马拉松又将盛装开场……
今年三四月份,江苏20余场马拉松赛事“喷涌式”举办,新的全国纪录、持续增长的参赛人数,为马拉松赛事发展提振信心、注入动力。同时,作为城市魅力的展示平台,马拉松赛事也刺激了消费增长,为城市添活力。
特色赛道展示城市形象
3月19日上午8:00,随着一声发令枪响,来自国内外近1万名参赛选手们依次跑进南京浦口马拉松赛道,沿途经过珍珠泉风景区、青奥体育公园、华昌龙之谷等地标建筑、景区景点。赛事沿线设置了独具特色的手狮舞、龙舞等近20个点位的文化展演,吸引了广大市民驻足观看。“马拉松是城市形象的放大器,赛事线路串联浦口和江北新区22个地标建筑和景点景区,竞技途中不乏山水之幽、人文之乐,将为跑者带来全新的跑步体验。”南京市浦口区副区长赵业亮如是说。
跑马也是“跑城”。作为城市形象的体育名片,马拉松赛事不仅可以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赛选手沉浸式感受城市风貌与文化底蕴,更能全方面展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发展,让跑友和观众见证城市蝶变。如今,马拉松赛事已成为各地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在线路设计上,关注城市特点和地域特色的趋势也更加明显。
2023南京溧水半程马拉松赛道大部分位于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区域,无想山有“溧水第一胜境”美誉。赛道沿途有“金陵桃花源”美称的“中国宜居村庄”——山凹民宿村、“江南古民居群”——遇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傅家边农业科技园,有十里梅林、百种花草、千亩竹海、万亩果茶园等多重景致。溧水是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主办方从赛道5公里开始,每2.5公里设置一个草莓补给站,让跑步变得“又美又甜”。
苏州首届城市马拉松深挖文化元素,赛道串联起金鸡湖、大运河、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等多个地标景点和繁华商圈,沿途还安排昆曲、评弹、水乡特色舞蹈等表演。
秉承“人在画中跑”的主题,2023无锡马拉松赛道途经勃公岛、蠡湖、十里芳堤、鼋头渚、长广溪、尚贤河、贡湖湾等绝美自然风光之处。比赛当日,正值当地樱花盛开,广大跑友在享受比赛的同时,还能尽享春天的温柔、浪漫和诗意。
2023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扬州站)将在4月16日上午8点开跑,赛事首次启用新线路,将赛事文化、运河文化与历史古迹、人文景观相融合,以标志性建筑展示运河城市新面貌。
刺激消费释放发展活力
南京浦口马拉松参赛选手近1万人,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1.5万人报名,2023南京溧水半程马拉松1.2万人参赛,苏州首届城市马拉松2.5万人奔跑,2023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规模2万人……今年,江苏多地的马拉松赛事规模均在万人以上,可观的人流量拉动了各地“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增长。
以2023无锡马拉松为例,该赛事“五赛合一”,集无锡马拉松、全国马拉松锦标赛(无锡站)、布达佩斯世锦赛及杭州亚运会马拉松选拔赛和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无锡站)于一体,成为本年度国内整体等级最高的马拉松赛事。共吸引了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1.5万名选手报名,参赛规模达3.3万人,沿途共有27.3万名观众观赛。赛事期间,现场有超7成的外地观众提前到访无锡,在餐饮、住宿、交通、旅游、展厅销售等方面为无锡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周边产业效益1.95亿元。其中,估算产生餐饮经济效益6960万元、住宿经济效益11661万元、交通经济效益600万元、旅游经济效益209万元、赛事展位销售额50万元。
“举办马拉松已不仅仅是打好‘体育牌’,还是推动地区文旅消费的一条很好路径。”南京市浦口区文旅局(体育局)局长赵相君表示,2023南京浦口马拉松赛前,浦口区在旅游集散中心布局20个农创展位、8个赞助商展位、8个户外潮流展位和5个文创非遗展位,同时印发浦口春季旅游护照,发放近5万张水墨大埝、西埂莲乡、珍珠泉、老山森林公园免费门票,促进文旅消费。赛事现场还设置了“老山好集啦·起跑线市集”,选手完赛后即可参与市集互动,感受浦口的老山蜂蜜、桥林茶干等特色农产品及栀咖啡等潮流美食,开启返“浦”归真的微度假体验。
成功的赛事举办还能树立良好口碑,形成“长尾效应”。盐城以“绿色低碳”为赛事理念,着力打造“跑者天堂”路跑IP,为举办全球滨海湿地论坛助力造势,进一步提升盐城马拉松的办赛内涵。“品牌体育赛事能给一座城市带来更好的体育氛围,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赛事举办期间带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兴旺,也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红利。”盐城市体育局副局长杜明东表示,作为盐城最具影响力的自主赛事品牌,盐城马拉松创办于2019年,已成功举办三届,有力地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城市能级,成为盐城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精细考量提升赛事品质
江苏是举办马拉松赛事的“热土”之一,有多个比赛被中国田协定为“金牌赛事”。仅今年三四月份,就有20余场马拉松赛事举办。在赛事数量增多的同时,各地也在不断追求更高的办赛水平。
作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常州市举办的首场超万人的大型群众体育赛事,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赛事组委会延续了金牌赛事高质量的办赛标准,在竞赛组织安全和医疗安全保障方面,匹配了最高规格的保障方案。2023无锡马拉松赛事组织了5139名志愿者和3968名安保人员,赛事组委会还在赛道沿途设立26个固定医疗站,配备1架医疗救援直升机、20辆救护车、100台AED,医疗保障人员总计约1240余人。同时,本届无锡马拉松赛事组委会为每一名选手都提供了由人工智能定制的个人纪录片。苏州首届城市马拉松积极探索赛事数字化建设,引入智慧赛事一体化服务平台,现场设立5G赛事指挥部,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选手参赛保障、赛事管理、统筹指挥可视化展示及调度。
不过,也有观察者指出,马拉松赛事“喷涌式”复苏,对江苏整体赛事组织安排以及区域协调与合作能力提出挑战。江苏马拉松赛事地区分布不均,出现同质化趋势,甚至不少赛事乏人问津。
为缓解马拉松赛事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江苏通过搭建主题,并串联起具有代表性的赛事,串珠成线、形成品牌影响力。今年,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覆盖10个设区市,均衡各设区市办赛水平,通过矩阵效应塑造马拉松品牌“IP化”。
作为监管单位,近年来,江苏省体育竞赛管理中心面对有意新办赛事的设区市给予指导支持,建议并促成其向办赛经验丰富、赛事影响力较大的地区“取经”,并通过组织赛事现场陈述、开展赛前检查、实地踏勘路线等形式,给出专业办赛建议。由此帮助初次办赛地区打牢基础,规范组织,注重服务,从而实现赛事规模和赛事品质的逐步提升。
正在“跑”起来的马拉松,成为各地经济稳步复苏的生动缩影。这也要求主办方既要有经济消费的敏锐视角,也要有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精细考量,同时还要避免盲目追求“马拉松经济”效应,严格把好赛事审批、管理资质的入口关。
“如何统筹安全和发展,仍是当前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3月17日,在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会议上,中国田协驻会执委王晓莹表示,对标高质量发展目标,路跑赛事在安全保障体系、管理体制机制、标准体系建设、技术服务能力、先进理念导向等方面,还有大量系统性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