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 CCTV-13
湿地保护成效明显 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麋鹿种群逐年扩大 已达7033头
江苏大丰麋鹿国际重要湿地位于我国黄海之滨,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种群。
深秋的江苏大丰麋鹿国际重要湿地绚丽多彩,红色的盐蒿和乌桕树,让湿地的颜色愈加丰富。广袤滩涂一马平川,湖泊河流纵横交错。成群的麋鹿徜徉其中,过了发情期的雄鹿正在补充能量,准备过冬,而母鹿则全心全意孕育新生命。
大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科长倪怀玉
经过前期的“退渔还湿”“退耕还湿”,为湿地自然修复留出空间,同时我们也实施了湿地保水和植被恢复,对湿地水域进行疏浚贯通、水道整合,让麋鹿等动物生活得更好。
随着湿地环境的持续优化,江苏大丰麋鹿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系统日趋完整,生物圈逐年扩大。截至目前,这里的麋鹿种群数量达到7033头,其中,野生麋鹿种群3116头。
江苏省盐城市麋鹿研究所所长 解生彬
今年,我们新生小麋鹿和麋鹿种群数量再创新高,而且多年来,我们小麋鹿的成活率一直在90%以上,这从侧面反映我们的湿地环境是越来越好。
据了解,江苏大丰麋鹿国际重要湿地现拥有植物种类500多种、鸟类240余种、兽类27类,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和最完整的麋鹿基因库,成为珍稀野生动物的家园。
11月3日 人民日报 18版
《江苏盐城大丰区 “客货分道”让出行更安全》
中重型货车靠右通行,路上安装监控,交叉路口换成了灯带式红绿灯、地面多了货车右转危险警示区……近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村民欣喜地发现,家门口的204国道客货车分道而行,事故明显少了。
204国道是东部沿海地区南北走向的国家主要公路干线,是贯穿大丰区境内交通流量最大的道路。盐城市大丰区公安局副局长张正辉介绍,204国道大丰段全长34.9公里,穿越3个集镇、15个行政村,日均交通流量达2万辆次,过境货车占70%。
“因货车多、穿越集镇村庄多、交叉路口多,2020年该路段货车事故占总量的66.7%,主要原因就是货车随意变道、穿插行驶、并排通行、超速超载。” 张正辉说,道路周边居民出行需要横穿国道,货车在超车道行驶时因观察不及时、制动距离较长,来不及避让电动自行车和行人,也容易引发伤亡事故。
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2020年8月起,大丰区公安局经过大量调研分析,充分考虑群众出行需求、货车流量流向、路况特点等因素,借鉴吸收外地成功经验,率先在江苏省内实施国省道全线货车靠右通行交通管控措施。
在国省道路段,同方向有两条以上车道的道路,中重型货车要在右侧车道行驶,在允许超车路段可以借用左侧车道超车,但应遵守超车相关规定;遇有前方出现紧急情况造成交通中断或拥堵时,中重型货车必须靠右侧车道依次停车等候通行,严禁穿插、并行。
大丰境内6条国省道全线推行货车右侧通行以来,涉及货车的事故数和亡人数下降明显,其中204国道大丰段涉货车交通事故同比下降47.5%。
货车右行,事故减少了,是否影响货车通行效率?据介绍,国省道客货分道、快慢分离,能有效缓解前面压车、后面排队、通行不畅的问题。“推行货车右侧通行,不代表大货车不可以超车,只要在借道超车后迅速回到右侧车道即可。大货车行经路口或穿越集镇时,交通标志会指示可以驶入左侧车道,减少拥堵。”盐城市大丰区公安局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常跑204国道的大货车司机武海军说,货车右行不仅不影响通行效率,“反而车多的时候,与小车减少交会,干扰少堵得就少,也更安全了。”
11月3日 新闻联播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准备就绪
11月3日晚央视《新闻联播》COP14(简称《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镜头对准江苏大丰麋鹿国际重要湿地,为大家展现了最美湿地风情。
《湿地公约》COP14大会标志选中大丰麋鹿元素,COP14大会标志以中国传统的玉璧为造型,寓意地球万物和谐,内嵌江豚、麋鹿、扬子鳄、朱鹮四种生活在中国湿地的珍稀濒危动物形态和人脸轮廓,意在表达湿地环境、人与动植物和谐共生的关系。
《湿地公约》标志为何选中麋鹿?麋鹿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八国联军侵华时几乎被杀戮殆尽。直到1986年39头麋鹿才从英国回归故土。经过30多年的繁衍,至今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拥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并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麋鹿种群数量已突破7000多头。可以说麋鹿与国运兴衰相统一,随着国力强盛,麋鹿最终回到家乡的怀抱,也只有回了家才能如此壮大,也只有祖国才能重新让它们回归大自然。
湿地是盐城最宝贵的家底。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沿海滩涂湿地。作为全国唯一拥有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的地级市,盐城湿地保护地数量与等级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属前列。科学保护与恢复湿地资源,维持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盐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今年是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周年,作为国际重要湿地,多年来,由于长期有效保护,这片湿地的生态系统已日趋完整,保护区的生物圈在逐年扩大,生物量不断上升,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多。
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丹顶鹤、黑嘴鸥、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类的栖息数量比建区时增加了数十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9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1种。
11月4日 学习强国全国平台
11月4日,东台融媒摄制的《姜文魁:给鸟儿们打造“五星级的家”》登上了学习强国全国平台!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条子泥湿地保护与发展的“二重奏”赢得了世界的赞誉。这背后,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坚守和付出,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绿水青山”才能赢来“金山银山”。今天,让我们走近其中一位“金牌护鸟员”——姜文魁。
在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42岁的姜文魁,穿着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巡视着他的“领地”。又到了候鸟秋迁季节,先头部队已经抵达条子泥。为了让这些数以万计的鸟儿栖息“安居”,“金牌服务员”姜文魁无微不至,精抓细管,给它们贴心地安排了园艺师和保洁员,尽最大努力呵护这些湿地精灵。
姜文魁为720鸟类高潮位栖息地营造了三种生境:深水区、浅水区和光滩区。浅水区和光滩区容易生长水生杂草,如果杂草长得比较高的话,有些猛禽就会藏在里面,对一些小型的珩鹬类造成威胁,所以他们会控制杂草在不超过五公分的生长高度。整个水体也会根据鸟类专家的建议,不定时地进行更换。
服务的成效怎么样?鸟儿们自己会投票,泥泞的土地上密密麻麻的三趾脚印就是最美的勋章。眼下,在这处避潮栖息的“家园”,体态各异的鸟儿,或闲庭漫步、或成群嬉戏、或展翅翱翔,震撼而美好。
而在一堤之隔的滩涂上,姜文魁和互花米草正在进行艰苦的“地盘”争夺战。二十几名绿化工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争分夺秒地挖除互花米草幼株。
姜文魁和刘世春表示:“主要现在这个海水涨潮,还有海漂种子来,漂到哪里长到哪里,互花米草治理确实难度大……”
这种原产美国的外来物种有着旺盛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在滩涂湿地上蔓延泛滥,不仅和鸟类争夺地盘,而且因其根系发达,改变了滩涂湿地底栖生物的群落组成,对鸻鹬类等鸟类生境造成极大破坏。条子泥湿地在不断进行人工干预的基础上,与红树林基金会、复旦、北林大开展多项治理课题研究,探寻根治解决的途径。
东台市条子泥湿地拥有大规模的潮间带滩涂、保持完好的原始生态,孕育了数百种底栖生物,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由于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过境迁徙的珍稀鸟类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世界上仅存约600只、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勺嘴鹬,近一半到条子泥觅食、换羽。为保证繁殖地内鸟类繁衍不受人为干扰,姜文魁在湿地保护区域组织了6组巡防队伍,开展全天候不间断巡查,同时运用科技手段,建立全区域、全覆盖的智慧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盯防”。
从滩涂围垦人到湿地护鸟员,姜文魁完成了角色的反转,也见证着海边的蝶变。
由于姜文魁的工作特性,他每天伴随着日出日落,面对着落霞与万鸟齐飞、鸥鹭与潮水和鸣的画境,在诗意绵绵的湿地上,这位“金牌护鸟员”不倦地写生着万物和谐的剪影。
11月5日 CCTV-1
百鸟奏鸣曲|听!这是湿地的声音
11月5日,央视CCTV 1《晚间新闻》再一次将镜头对准国际重要湿地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大家展现了最美湿地风情。
今年是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周年,作为国际重要湿地,多年来,由于长期有效保护,这片湿地的生态系统已日趋完整,保护区的生物圈在逐年扩大,生物量不断上升,麋鹿和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多。
麋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世界最大的麋鹿保护区,为麋鹿提供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保护区新增小麋鹿1036头,麋鹿总数达到7033头,再创新高。大丰有效保护了麋鹿这一世界珍稀濒危物种,成为世界成功拯救濒危物种的典范。
11月6日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
接地气有温度 让党的“好声音”深入人心
11月6日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播出《接地气有温度 让党的“好声音”深入人心》,报道五星街道东闸新村社区用淮剧表演方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11月07日 新华日报
盐城保护好候鸟迁飞路线上不可替代的补给站 ——
为了让5000万只鸟儿从容歇脚
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致辞。致辞中提到“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令致力于保护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世界遗产地盐城倍感责任重大。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是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之一,这片全世界范围最大的迁飞区,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约250种近5000万只水鸟在迁飞区内迁徙。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重要补给站,盐城黄海湿地举足轻重。
“盐城处于这条迁徙路线的中间地带,也是这条路线上不可替代的关键中转站,候鸟在这里停歇觅食,汲取能量。”与鸟儿打了近40年交道的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研究员吕士成告诉记者。
盐城是两大气候带过渡区域,在动物地理学上处于古北界、东洋界交界处,两大界物种在此相互渗透,所以也是全国17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盐城滨海湿地有418种鸟类,种类为全国保护区中最多,有2000多种动植物,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100多种。同时,盐城滨海湿地盐土植被类型齐全、生长发育良好,是演替段面典型区域。“生境的多样化造就物种多样性,这方面盐城不可替代。”
为更好地保护湿地,盐城放弃已依法获批的条子泥、高泥和东沙区域百万亩滩涂围垦计划,将这些区域严格保护起来,这一做法得到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
为让更多鸟儿在滨海湿地从容歇脚,这些年盐城一直在努力。为汇聚更多国际生态界力量,展示盐城生态保护的务实成效,2017年,盐城举办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并在2018年11月召开第二届会议,国际迁飞候鸟和滨海湿地领域专家对盐城的保护管理实践给予积极评价。
2019年7月,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全球候鸟保护专家尼古拉·克罗克福德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公开发言,呼吁国际关注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并高度肯定湿地保护成果:“在过去的时间里,中国、盐城对湿地保护的远见、抱负和承诺令人震惊,无人能及。”
时隔两个月,国外专家代表在国际公约大会上倡议建立全球滨海网络(论坛),推动迁飞候鸟、湿地生物多样性、滨海湿地跨区域合作。盐城市湿地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介绍,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以及国际湿地公约(Ramsar)分别通过全球决议支持这一倡议。
2020年12月,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和盐城市政府共同举办2020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依托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举办全球滨海论坛,盐城的努力得到国际专家学者广泛支持,受到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的关注。
今年1月10日,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召开,发出《关于建立全球滨海论坛的倡议》。黄海湿地研究院公司总经理闫泽群说,盐城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以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为基础,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凝聚了全球滨海利益攸关方的共同努力。
经过持续发力,盐城生态成果有目共睹。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进入越冬期的麋鹿,棕红色的短毛开始换成土灰色的厚毛。晨曦的微光穿过芦苇,整夜沉睡的野生鸬鹚抖擞精神,开始忙碌捕鱼的一天……“在生态安全上,我们的保护区是非常重要的区域。”11月6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保护区办公室主任刘彬时,他正在保护区巡逻。最新统计显示,保护区共有麋鹿7033只,其中野生麋鹿3116只。
“互花米草的入侵对本地植被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但麋鹿会采食互花米草的嫩叶嫩茎,在一定范围内抑制其蔓延,原来被入侵的荒滩重新成为麋鹿和鸟儿的乐园。”刘彬说,人类不去干预,基于自然的生物控制,有助于形成良性的湿地保护模式。
11月7日 CCYV-1
深秋湿地层林尽染麋鹿成群
11月7日,央视《晚间新闻》4分11秒专题报道盐城走进中国湿地——听黄海之滨呦呦鹿鸣。
深秋的黄海湿地层林尽染,盐蒿火红如霞,广袤滩涂一马平川,湖泊河流纵横交错。成群的麋鹿或卧或立,或嬉闹角逐,或悠闲漫步,充满着勃勃生机。
大丰区112公里的海岸线连接起来的广袤湿地,面积超过2600公顷的保护区,为麋鹿的生活,提供了天然的生态环境。在这里,麋鹿被特殊“宠爱”。在秋冬季野外食物相对短缺的时候,工作人员要给麋鹿投喂饲料,确保它们的营养能及时跟上。尤其在每年6月份,“鹿王争霸”后,母鹿怀孕期间,工作人员要为她们“加餐”,调整营养结构,帮助她们顺利生产。此外,保护区还做好日常巡护和栖息地监测等工作,加强科学研究,通过植被恢复、生态补水、生态护坡、治理外来入侵物种等系列措施,完善麋鹿栖息地生态系统。
图片
眼下,保护区的范围还在扩大。当地拿出了最好的生态空间给麋鹿生活。在紧邻保护区的黄海“野鹿荡”,这里拥有1300多亩天然水面以及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野生芦苇荡。这里全年可观察星空达238天。这片湿地,以鹿命名,归其享有。
从1986年设立保护区、首批39头麋鹿来到这里。30多年间,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种群数量已经突破7000头。随着湿地环境的持续优化,这里的其他物种也在不断丰富。整个保护区除了麋鹿,还生活着兽类27种、鸟类200多种。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植物多达500余种。黄海之滨,每天都在上演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