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统筹推进政法信访稳定各项工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公众安全感创历史新高,达99.27%;群众对网格服务工作满意度达98.34%,位列全省第一;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满意度达97.21%,位居全省第一。
12月15日,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盐城市委政法委凭借在保障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中的突出表现,被表彰为“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
盐城市已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称号,连续7年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称号,此次又在四年一度的“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评选中脱颖而出,捧回沉甸甸的“平安之匾”,在一串串夺目的数据背后,盐城究竟有什么样的“平安密码”?
平安密码之“定盘星”:组织领导
盐城市委高度重视政法工作,市委常委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政法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盐城的实施办法》等文件,组织召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工作会议、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等一系列会议,研究部署平安盐城建设各项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到市委政法委和市县政法单位专题调研,并担任平安盐城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等领导小组组长,及时研究解决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问题,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为了落实和完善党委领导体制,深入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盐城市制定出台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政治领航”工程,切实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盐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为该市平安建设工作注入强劲动力,锚定了平安盐城建设的“定盘星”。
据介绍,为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市县镇村四级成立了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平安建设暨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平安建设工作,把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健全完善平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把平安建设实绩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结果运用,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平安建设齐抓共管合力。
平安密码之“金刚钻”:打防管控
平安是什么?平安就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就是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平安稳定和公平正义有了更高的期待。近年来,盐城市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全力以赴抓好防风险、护安全、保稳定各项工作,加强社会治安打防管控,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平安盐城建设,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等重大安保维稳任务,社会稳定形势持续向好。
近年来,盐城市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坚决捍卫以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为核心的政治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坚决筑牢政治安全屏障。
在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隐患的过程中,盐城市着力推进风险防控“四项机制”、排风险长效机制等规定落实;加强风险攻坚化解,紧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领域进行深入排查,落实部门风险防控责任;加强风险应急处置,细化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规范应急处置程序,有效提升全市稳定风险应急处置能力。
为了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盐城市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健全矛盾纠纷跨区域联动处置、跨领域综合治理机制。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广信访工作“周周清”制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全市信访形势持续好转。
盐城市纵深推进系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健全对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打击整治机制,深化打击治理跨界赌博工作,健全防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综合机制。巩固和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始终保持对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巩固提升禁毒成果,全力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今年以来,盐城市电信诈骗案件立案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了44.9%和46.9%,打击质效居全省前列。全市群众安全感测评指标逐年创新高,今年上半年群众安全感为99.27%,高于全省平均值。
在优化升级治安防控体系的过程中,盐城市坚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深入推进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增强治安防控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持续配齐配强专职巡防队伍,在城市的主干道、后街巷道等重点场所开展社会面巡防工作。大力推进警灯闪烁工程,提高全市居民小区、村居夜间巡逻率,增加巡防频率,进一步提高见警率、管事率,构筑起社会治安防控的“铜墙铁壁”。今年以来,全市社会治安持续保持良好态势,破获的现行案件数同比上升23.6%,“两抢”案件数同比下降25%。
为了让平安的阳光普照每一寸土地,近年来,盐城市在全市农村的自然村和偏远的城郊地区扎实推进“平安灯箱”建设,作为“平安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和有效提高群众安全感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年上半年,该市人民群众夜间出行安全感达到96.32%,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平安密码之“压舱石”: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平安建设的“压舱石”,优良的公共安全质效是彰显盐城市平安建设巨大成绩的闪亮名片。
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企业、平安交通、平安寄递、平安物业……该市每年制定下发全市平安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要点,深入推进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平安的良好局面。落实行业性平安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和条线监管责任,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动态监管,有效防控重点行业安全风险,实现平安共创、多元共治,构建行业性平安创建新格局。
为了全面加强源头治理、动态监管、应急处置,盐城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全周期管理”意识,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企业责任,完善全覆盖的公共安全监管机制,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在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完善过程中,该市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机制,全力消除监管盲区、化解风险隐患、压降安全事故。有效发挥党委政府统领牵头作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监管群众参与、队伍建设和“五个一”化解整治责任等机制,守牢公共安全底线。
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以及部署要求,盐城市倾力推动政法领域各相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落实责任和整改措施。建立全链条、可追溯的管理机制,全力压降安全事故。依托网格化体系,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从源头减少安全隐患、筑牢安全屏障。
盐城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执法,依法惩治安全生产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依法严管态势,及时发出执法、司法建议,推动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今年以来该市累计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4万多起,其中排查整改各类危险物品安全隐患960处。
平安密码之“轻骑兵”:网格治理
“情况发现在网格、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镇(街道)、问题不上交”。
近年来,盐城市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优势,以走在前列的自觉意识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的标杆水准,加快推进高水平的平安盐城建设,市“两办”印发《关于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加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全省首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盐城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构建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镇级强基固本的社会治理链条。严格落实基层社会治理“五个100%”,不断夯实社会治理现代化基础。创新探索网格“五化”建设,在网格阵地实体化、网格队伍专职化、网格流程信息化、网格主业重点化、网格联动社会化的“五化”建设中,蹚出了一条极具盐城特色的创新之路。网格“五化”,成为平安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轻骑兵”。
加强阵地实体化。盐城市实现市县镇三级综治中心(网格中心)事业或行政建制设置全覆盖,整合各类社会治理平台资源,打造一体化的统一指挥平台,建立市县镇三级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推动镇级社会治理中心与镇级社会治理局一体化运行。
加强队伍专职化。盐城市在全省率先提出“无专职无网格”理念,全市配备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达2995名,配备率和配备数全省领先。市委政法委专门会同组织、民政部门下发通知,在2021年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推荐716位优秀专职网格员进入“两委”班子,形成网格员长效晋升机制。
加强流程信息化。在市县两级社会治理(平安建设)信息系统的框架内,完善网格信息“双向推送、联动处置”机制,深入推进警网融合“六个一体化”建设。
加强主业重点化。常态化开展网格内社会面关注人员、矛盾纠纷、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安全稳定隐患排查整治活动。
加强联动社会化。推进全市网格微信工作群和微信居民群“两群”全覆盖,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江苏疫情防控信息化模块中全省13万名网格员积分排名前100名全部为盐城网格员,16名基层网格员荣获全省“双胜利‘平安卫士’”称号。
一砖一瓦绵绵用力,一针一线久久为功。更高水平的平安盐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盐城政法人将继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盐城、更高品质法治盐城,为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盐城展现政法担当、贡献政法力量,继续奏响盐城的平安乐章。(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通讯员郭本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