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产业是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又被称为 “静脉经济”、第四产业。近年来,盐城市积极谋划静脉产业园建设,并以此为抓手,统筹布局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处理设施,全面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9年7月,随着产业园内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的建成运行,该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处置。目前,盐城市静脉产业园是全省技术最领先、功能最齐全的垃圾循环处理产业园,被评为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这对以生态立市的盐城而言,其标杆意义不言而喻。
生态立市
交出环境治理“绿色答卷”
走进盐城,整洁的市容让人赏心悦目,清新的空气让人打开心扉。自“生态立市”战略实施以来,盐城坚持推进绿色发展,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责任,下大力度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成效斐然。今年7月19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上半年最新“成绩单”,盐城再次榜上有名——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第19位,成为江苏省唯一进入前20的城市。
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做深做细做实垃圾分类治理,系统谋划静脉产业园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的要求,以“前瞻性、实用性”为原则,以“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和“国家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为目标,扎实做好盐城市静脉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工作。园区选址亭湖区新兴镇洪东村境内,总用地3050亩,绿地面积近1600亩,采取社会资金和国企合力建设的模式,已完成投资近40亿元。园区内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大手笔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大件垃圾拆解等项目,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应急填埋、焚烧飞灰填埋、污水处理等项目。污泥、粪污处置项目今年内也将建成投产,正在推进厨余垃圾处置项目、规划生活垃圾焚烧二厂项目,不断提高园区项目集中度和互利性。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盐城市城管局会同园区建设运行单位市城投集团,积极协调属地亭湖区政府和规划、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合力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通过采取集约化方式建设,有效解决各类垃圾处理设施分散建设、分散管理这一传统模式带来的规划落地难、资源化循环利用难等问题,有效减少“邻避”影响,降低建设运营成本,实现了设施协同处置、联建共享,提高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了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产业聚集水平。盐城市静脉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带动了全市垃圾分类、固废产业循环发展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明显的示范效应。得到省住建厅的肯定与推广,吸引多批次省内外同行前来考察学习。
变废为宝
解锁垃圾分类“财富密码”
盐城市静脉产业园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
2019年7月,投资6.7亿元、日处理能力1500吨的盐城市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厂建成运行。该项目占地110亩,设置2台750吨机械炉排炉,配置2台中温中压余热炉、1台35兆瓦冷凝式汽轮机发电机组,配套渗滤液处理站、烟气净化系统等设施,建设标准全国领先,烟气排放全面执行欧盟2010标准。截至目前已累计发电23309万度,上网电量20490万度。
2019年8月,投资3500万元的园区生态湖项目投入使用,该项目占地67亩,承担园区内水质净化的功能,采用生态湿地过滤系统的方式,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水生植物群落洁净功能,使污水厂出水通过自然方式进行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
2020年4月,投资1.5亿元、日处理能力150吨的盐城市静脉产业园餐厨厂2号线建成投运,实现了盐城市区餐厨垃圾处理全覆盖。此举不仅实现了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也有利于从源头上消除“地沟油”和“泔水猪”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已处理餐厨垃圾12.2万吨,生产毛油3200吨。
2020年9月,投资1.16亿元、日处理能力1750吨的盐城市静脉产业园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投产运营。该项目主要处理盐城市中心城区的拆迁垃圾和装修垃圾,现已累计处理建筑垃圾约14万吨,产生骨料约8万吨。项目制砖线引进国内领先的全自动生产系统,年生产标准砖5000万块。
发挥示范
探路垃圾治理“盐城实践”
当前,盐城市城管局正按照省住建厅提出的“盐城市静脉产业园要瞄准全国一流垃圾处理循环产业园的定位,建成全省典范园区,发挥引领作用”的要求,会同市城投集团全力推进园区项目建设,开展园区的规划升级工作,加强科学运行管理,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功能和品质,促进垃圾的再循环和资源化利用。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了覆盖全园区产业的智慧管理平台。以平台搭建服务的形式,帮助项目从安监管理、智慧运维、园区服务等场景着手,覆盖园区运营管理需求。智慧管理平台以数字孪生为理念,以三维可视化为特色,构建园区的“智慧运营大脑”,实现对园区内各项目的统一综合管理,从而达到集中管理、优化运行的目标。
紧锣密鼓推进生活垃圾四分类工作。全市新建成237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在60个居民小区实施“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实行厨余垃圾单独收运处置。亭湖区生活垃圾“四分类”工作起步早、行动快,推进 “两定一撤”工作效果明显,已在26个城市居民小区开展厨余垃圾单独收运处置的试点。大丰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力度大,今年投资1.07亿元,在100个城市居民小区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四分类”,实现城市居民小区全覆盖,目前已建成119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射阳县积极探索分类投放智能化,启用新型“人脸识别”智能分类收集系统,推广垃圾分类“绿色积分制”,助推居民群众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努力实现“要我分”变“我要分”。
在市静脉产业园示范带动下,相关县区正逐步将生活垃圾填埋、焚烧,餐厨垃圾等项目进行集中规划、建设,以促进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利用。目前大丰区静脉产业园建设已取得积极成效,建成投运生活垃圾焚烧、餐厨废弃物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应急)等项目,滨海县静脉产业园规划方案已经通过审定。
据了解,盐城市城管局将按照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立足建成全国先进垃圾处置循环产业园的目标,加快推进盐城市静脉产业园的规划升级和建设管理工作,积极打造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循环经济示范的科教示范体、循环经济体和环保生态体,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循环利用的功能性园区。以此带动构建能力充足、设施配套、运行稳定、协同高效的垃圾治理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分类别、全链条、闭环式处理新局面,走出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城乡垃圾治理高质量发展之路。(张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