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博物馆新馆风华四载 创新赋能文旅融合新征程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9-17 16:33

在黄海之滨的晨曦里,盐阜大地的文脉深处,盐城市博物馆新馆已伴随城市走过四度春秋。从“文化地标”到“城市文化客厅”,从“文物殿堂”到“精神家园”,这座承载着5000余年盐城文明史、2100余年城市发展史的场馆,以“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初心,在四年耕耘中持续突破创新,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火”向未来,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城市文化自信筑牢坚实根基。

砥砺四载铸就文博新高度

四年前,盐城市博物馆新馆以古朴雅致的身姿伫立于城市中心,开启盐城文博事业新篇章;四年后,这座建筑面积3.07万平方米的文化殿堂,已成为兼具“厚度”与“温度”的公众文化空间。在展陈面积7500平方米的场馆内,2万余件馆藏文物通过更鲜活的方式与观众对话,4大常设展厅持续更新内容,临展特展常看常新,非遗展演中心、社教中心、文创生活馆等空间更是成为公众喜爱“打卡地”。

四载时光,盐城市博物馆用数据书写亮眼答卷:累计接待观众超42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近120万人次,占比近30%;举办精品展览39场,涵盖历史、艺术、民俗等多个领域;开展“文物课堂”“非遗体验”等教育活动525场次,参与人数突破150万人次,让文化浸润更广泛;注册志愿者约1000人,累计服务时长突破1万小时,用志愿力量传递文博温度;媒体原创宣传报道约2500篇,其中国家级媒体发布超300篇,省级媒体发布近500篇,相关报道及视频更是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备受瞩目,引发广泛传播及热议,阅读播放量百万+;传播力持续提升;开展线上直播及云课堂200场次,累计服务线上观众3500万人次,相关线上话题总阅读量突破2亿次,让盐城文化跨越山海。

如今,盐城市博物馆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两项重量级称号不仅是其发展历程的鲜明注脚,更见证了它在文博领域与文旅融合赛道上的坚实成长。蝉联“全国热搜博物馆年度百强榜单”,则进一步印证了它在公众视野当中的高关注度与广泛吸引力,成为展现盐城地域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交流互鉴拓展文化新边界

盐城市博物馆常展常新,馆际交流“朋友圈”持续扩容。与河南博物院联合举办“和韵天下——中原音乐文物瑰宝展”,展现中国古代音乐千古不泯的魅力;与良渚博物院共同推出“玉见礼仪——良渚文明的精髓”,展示良渚文明的精髓;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推出“今时明月照梦华——宋人的生活雅趣”,将宋人的雅致生活糅合进现代生活美学中;与南京博物院联合举办“清代官窑瓷器中的故事展”,通过展品说故事,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合作“鲁迅的艺术世界——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物展”,推动鲁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武汉博物馆、鄂尔多斯市博物院联合举办“辉光流韵·镜鉴万象——古代铜镜文化交流展”,揭示铜镜延续数千年的旺盛生命力,凸显文化内涵;国家文物局指导举办“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湖南博物院合作“汉·无极——马王堆汉代文物精品展”,揭开马王堆汉墓的神秘面纱;与洛阳考古研究院文物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神都风韵-洛阳唐三彩专题展”,呈现唐代制陶工艺的巅峰之作,与同时开展的“穹顶下的银辉——奥地利古堡银器艺术展”,开启了一场中西方美学的千年对话;与天津博物馆联合举办“山河入画笔墨随心——张大千·齐白石绘画特展”,引领观众走进大师的笔墨世界;与常州博物馆合作“微光奇遇·虫林秘境——常州博物馆藏珍品昆虫标本特展”,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守护家园的责任与情怀……

这些展览以文物为载体激活历史文化遗产,让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呈现,强化公众文化认同,筑牢传承根基,让盐城市博物馆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新客厅。

破圈融合赋予文物新活力

四年来,盐城市博物馆构建起“润物无声,美在其中”的多维社教体系,凭借“博物馆+”的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方向。

“博物馆+商业”。携手盐城金鹰,跨界打造“盐系瑰宝”联名艺术展,使文旅地标与城市核心商圈梦幻联动,让文物IP走出博物馆,将盐城特色文化巧妙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用文化赋能美好生活。

“博物馆+剧本”。依托馆藏资源与开放思维,推出“盐引疑云”系列探秘活动。2023年5月至今,先后推出3个版本,从北宋盐引失踪案到唐代盐政改革,通过丰富的角色、场景与线索,打造沉浸式角色扮演探秘体验,广受年轻群体与亲子家庭的青睐,全网话题阅读量2000万+,荣获江苏省第二季“博物知旅”主题活动优秀案例。

“博物馆+演艺”。联合演艺剧院打造“夜韵盐博”情境游,结合展陈与馆藏文物,原创《遣唐使与盐城》《范公堤》等情景剧,在生态展厅呈现《湿地精灵》等舞蹈,在非遗民俗厅开展《盐民》等情境表演及淮剧、杂技等非遗演出,以情景化方式解读城市记忆与民族精神,生动诠释了“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的活化理念。

“博物馆+景区”。与荷兰花海景区合作推出“博展花开——花田里的博物馆”创意展。盐博提供12套馆藏文物IP授权,斗龙港旅游度假区再创作,将人文文物与自然花海结合,设“花之声”“海之韵”“爱之城”三个篇章,并策划研学线路与打卡手册。展览期间,景区接待超250万人次,青少年占比近30%,通过文物的多样化展示,传播灿烂的中华文明。

“博物馆+数字”。建立数字化文物数据库,实现文物信息的长期保存、便捷查询和在线展示,筑牢文化传承数字根基;引入VR技术,打造“云展厅”及沉浸式体验区,让观众“穿越”到历史场景,近距离感受文物魅力。

跨界联动间,创意火花持续迸发,叠加效应不断凸显。如今,博物馆已不仅是文物陈列之地,更成为滋养公众精神的终身学习殿堂,以文化之力点亮每一颗求知向学的心灵。

品质升级打造文化新客厅

四年来,盐博以“品质升级”为核心,将场馆打造成兼具人文氛围与互动体验的“城市文化新客厅”。

持续打造趣味文博游,推进“馆校合作、馆际交流、馆景融合”的联动模式。与盐城市美术馆、黄海湿地博物馆、潮间带艺术村等多家单位联合打造特色研学路线“三馆一景·彩绘密码”;与盐城市公交公司共同推出“城市新能源公交探秘营”;与中国海盐博物馆联合组织“博物知盐城·文脉研学游(串场河篇)”;与盐城市妇女儿童中心携手开展“博物知盐城·文脉研学游”之非遗添香研学活动;与盐城市草房子乐园联合推出“博物知盐城·文脉研学游”;开启盐城市博物馆“夜游计划”,在夜晚的博物馆中从史前漫步至唐宋,触摸历史脉搏,感受文化魅力。同时盐博与近百所学校建立了紧密的馆校合作关系,通过定期开展研学打卡、送展送教等活动,实现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的有机衔接。

当下,第四届汉服文化月将持续至10月6日,“月华霓裳·家国团圆”——国庆中秋双节活动正蓄势待发,活动期间也将持续推出主题社教课、研学活动等,为公众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盐博将继续以“品质升级”为核心,不断优化活动内容与形式,让传统文化在与当代生活的碰撞中焕发新的生机。

风华四载,盐城市博物馆见证了文物与观众的每一次对视,记录了文化与生活的每一次交融;未来,盐博将持续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更多盐城力量。

通讯员:施禹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