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记得吃“焦屑”盐城民间老讲究别丢了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7-20 18:11

“三伏天,气候炎热且湿度大,人体容易因大量出汗而流失水分和营养。因此,在入伏之后,适当补充营养必不可少……”7月20日下午,在盐都区图书馆举办的三伏天主题系列读书活动上,关于老盐城人如何过三伏的传统习俗,吸引了众多书友现场聆听。

三伏天里,老盐城人早餐通常吃焦屑,目的是为了以素食诚心祈求上天普降甘雨。还有一种说法是吃炒面可以避免瘦夏。中午吃水饺,称为吃弯弯顺,寓意吉祥。过去一般盐城农村里的老百姓会烧薄荷茶、荷叶茶,喝了“去暑”,现在有些地区还在喝这种饮料。小孩子们会下河洗澡,不会游泳的就拿个澡桶泡泡。要不然就下河摸“河蚌”“田螺”,或者在河田边抠长鱼,抓上来后配以茶馓烧了吃,吃了也能起到很好的“去暑”作用。

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最热在中伏。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又湿又热,典型的“桑拿”天气,让人想喘口气都觉得难受。“旧时,一些有条件的人家为了在三伏天里吃‘冷饮’去热解暑,往往会在大冬天里就开始挖地窖,将冰雪深埋地下。”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研究馆员王登佐说,最早的制冰实践始于自然储冰,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已有系统化的藏冰技术。古人冬季采集天然冰,储存于地下冰窖(称“凌阴”),并用稻草、稻糠等材料隔热,供夏季使用。‌‌‌‌没条件的人家就找个篮子,连同西瓜一块放进常温只有三四度的水井里凉凉,当然现在许多有水井的地方仍在使用这种“土方法”。

从中医角度看,三伏天养生需遵循“清热消暑、养心安神、健脾祛湿、养阳护阴”等原则。养生方法包括起居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情志养生四个方面。其中,起居养生要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早睡早起,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若睡眠时长无法满足,午睡时间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时间过短达不到午休目的,时间过长不但会让人头脑发昏,还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

饮食养生。多食绿豆、薏米、荷叶、冬瓜、西瓜、苦瓜等清补食物,起到清暑、益气、滋阴生津的作用;适当增加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以补充因高温出汗而消耗的能量和营养;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烧烤等,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上火等症状;及时补水,每天饮水量应在1500-2000毫升左右,可适当饮用绿豆汤、乌梅汤、菊花茶等,以补充电解质和水分。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赵亮

图片由盐都区图书馆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