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吃口焦屑长块肉?”这是流传于盐城民间旧时的一句谚语。所谓的焦屑,就是用大麦,或小麦,或糯米炒焦磨成粉末状,用开水冲泡食用的一种食品……近日,一场以“六月六”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在盐都区图书馆举办。活动吸引了60余名大学生、书友和志愿者自发参与。在场书友们围绕六月六的来源、盐城六月六民俗、老盐城人如何过六月六及文创产品开发等进行交流。
在盐城坊间,农历六月初六也被称为天贶节、姑姑节等,旧时就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三伏天里,早餐人们通常吃焦屑。吃它是为了以素食诚心祈求上天普降甘雨。还有一种说法是吃炒面可以避免瘦夏。中午吃水饺,称为吃弯弯顺,寓意吉祥。”盐都区图书馆研究馆员、民俗学者王登佐说,故里下河一带有“六月六,吃口焦屑长块肉”的谚语。
盐阜人家这一天也都有暴晒衣服和晾晒书籍文具的风俗习惯,谓之“六月六,家家户户晒红绿”。老人们相信,这一天所晒的衣服,一个夏季都不会发霉。由此引伸出来的是,大人小孩这一天也都要洗澡,民谣有“六月六,小猫小狗同沐浴”之说。另外,只要这天洗了澡,一个夏季都不会生痱子。所以,广大妇女更是利用这一天抓紧洗头,谓之“六月六,洗个头,一夏头发不生垢”。如果六月六日这天下雨,此地则有“翻晒龙袍四十天”的说法。
活动中,除了分享盐城本地民俗,不少书友还向大家介绍了各自家乡在六月六这一天的传统活动。这些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相互碰撞、交流,让书友们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现场还特别设置了“民俗文化知多少”的知识问答环节。书友们积极踊跃地举手抢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许多书友表示,这个环节不仅检验了大家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更激发了大家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热情。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赵亮
图片由盐都区图书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