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博物馆:激活历史文化基因,述说盐与城
2025-05-19 10:29 我言新闻

以历史文化、生态文明、非遗民俗、城市发展四大主题展陈为核心,系统梳理盐城五千余年文明史与两千一百余年建城史。面对“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这一时代命题,盐城市博物馆以“博物馆+”战略为创新支点,构建起“时空折叠”“跨界共生”“智慧生长”的三维发展体系,创造性地重构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对话方式。

时空折叠:沉浸式体验重构文化场域

“博物馆+剧本”打开历史新入口。盐城市博物馆打造的“盐引疑云”系列NPC剧本探秘游,通过北宋盐引失踪案、盛唐榷盐改革等主题,结合档案解密、文物线索卡、景区联动等设计,将历史转化为沉浸式推理游戏。今年五一推出的“盐引疑云Ⅲ·遥望长安”版本,创新水陆双栖探案路线,串联千年运盐河道“串场河”,并引入“身份盲盒”机制,参与者抽取角色卡后触发专属剧情线。该系列累计举办26场活动,吸引超3.7万人次参与,全网话题阅读量破2000万,获江苏省“博物知旅”优秀案例,引发海内外媒体聚焦和网民热议。

“博物馆+演艺”让文物开口讲述千年故事。博物馆联合市歌舞剧院推出沉浸式夜游项目,原创剧目《范公堤》《少年陆秀夫》让历史人物“走”进展厅。生态展厅的《湿地精灵》《麋鹿神韵》以舞蹈演绎生态密码,非遗民俗厅的《盐民》《喜船》实现非遗活态化。原创“盐系瑰宝”情景秀,通过盐城市博物馆IP形象“盐小博”的奇幻梦境,让馆藏文物“活”起来,讲述不同时期的盐渎往事。此外,年度品牌活动“礼承华夏·寻美东方”汉服文化月,通过历代服饰秀、情景演绎、文化雅集等,单日接待量达1.3万人次,云端直播吸引23万观众在线参与。跨年国风音乐会融合古乐、非遗与光影,打造“听得见的历史”。

跨界共生:打破物理边界融入城市生活

“博物馆+景区”让文物IP赋能文旅新场景。2024年与荷兰花海景区联动的“博展花开——花田里的博物馆”展览,以12件馆藏文物IP构建“花之声”“海之韵”“爱之城”三大篇章,将富含人文底蕴的“物”与绚烂多姿的自然“花”景相融。围绕展览,策划“盐田—花田—花田”主题研学,这是对盐城“煮海为盐”悠久历史的致敬、“废灶兴垦”经济转型的铭记,以及对“向海而生”美好愿景的展望。展览期间,接待观众256万人次,青少年研学活动占比显著,获评CUMTA2024文旅盛典“爆款文旅产品”。

“博物馆+商场”让历史文化渗透公共空间。盐博与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合作的“盐系瑰宝出街计划”联名展,精选隋唐至清代文物,打造“好运莲莲”“平安喜乐”“四方兴隆”主题美陈。同步推出的联名文创台历,精选12件盐博馆藏文物IP,通过活泼的插画和巧妙设计将文物的美好祝愿浓缩在每一月,让公众把盐城的千年历史带回家,开启全年高“盐”值时光。

“博物馆+酒店”让千年文明融入现代旅居美学。盐博正以“盐韵雅居·博物共生”计划,重新定义酒店的文化属性。通过与盐城迎宾馆、万豪酒店等品牌的深度合作,博物馆将文物元素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可消费的文化符号,实现“住一间房,识一座城”的文化旅居目标,让酒店成为“流动的博物馆”,促进酒店文化内涵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智慧生长:科技赋能教育构建无界网络

“博物馆+研学”实现从展厅到田野的文明课堂。“博物知盐城·文脉研学游——盐小博Citywalk”项目联动盐城各大文化场馆、景区,设计海盐文明、湿地探秘、红色基因等主题研学线路。其中与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合作的“海盐文明篇”研学线路,串联中国海盐博物馆、沙井头遗址、东闸汉墓遗址,开展考古课堂,提供汉代陶罐、宋代盐铲等文物文创盲盒,学生通过“模拟考古挖掘-残片拼接-文物修复”全流程,探究盐城历史。此外还有湿地探秘篇、红色基因篇、抚趣非遗篇、书海文韵篇,带领公众多个维度了解盐城历史文化,项目获评“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线路五十强”。

“博物馆+影视”实现文化破圈,引发历史考证热潮。盐博自制微短剧《盐场风波》《盐荣之利》《盐税风云》以唐朝榷盐改革为背景,单集播放量破百万,网友自发考证剧中盐政细节,吸引年轻群体走进博物馆,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000万。

“博物馆+数字”让历史文化走向云端,惠及更多公众。建立数字化文物数据库,实现文物信息的长期保存、便捷查询和在线展示,为研究者、教育者和公众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文化资源。引入VR技术,打造“云展厅”及沉浸式体验区,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历史场景中,与文物近距离互动。利用AR技术,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和细节,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码,观看动画,获取更多文物信息。推出“混合现实”技术提供的3D“数字人盐小博”全程相伴讲解,通过游戏化、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观众对文化遗产的兴趣和参与度。开发线上“云课堂”等教育资源,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博物馆文化体验。

博物馆的未来不在于固守陈规,而在于成为文化基因的激活器、城市记忆的编织机。盐城市博物馆正以“盐值担当”姿态,书写着快速变化社会中的文博答卷。未来,盐博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方式,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元、便捷的文博体验。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赵亮

通讯员:陈霄

图片由盐城市博物馆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