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专家“把脉问诊”献智盐城
2025-04-09 16:48 我言新闻

4月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欧蓝碳项目课题年度工作推进暨滨海盐沼湿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专家会在盐举行。13位来自国内碳汇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针对《蓝碳核算方法、交易体系与综合管理》课题任务,围绕“开发面向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碳市场的盐沼蓝碳项目方法学”目标要求,进行深入交流,推动课题任务顺利开展,助力国家自愿减排碳科研成效和成果转化。

盐城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和里下河典型潟湖型湖荡湿地,是我国17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这些湿地既是众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家园,也是重要的碳汇载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凭借良好的生态基础,盐城被纳入全国首批、江苏省唯一的碳达峰试点城市,也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在2023年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上,我国首笔盐沼碳汇交易项目——江苏盐城滨海盐沼生态修复碳汇项目的签约,具有先行示范意义。滨海盐沼湿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的研究与应用,是推动湿地保护与利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

科学合理的方法学是确保项目有效实施、准确核算碳减排量的核心保障。会上,专家们深入探讨滨海盐沼湿地碳汇的科学计量方法、项目实施路径以及政策支持体系等关键问题,为滨海盐沼发展带来新的思路方向、专业见解和宝贵建议。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挖掘盐城滨海盐沼湿地的碳汇潜力,更能为全国乃至全球滨海湿地碳汇项目的开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盐城模式”。

研讨期间,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分别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黄海金控集团举行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以及盐沼碳汇委托开发和交易管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这两份协议的签署,将为滨海盐沼湿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组书记、主任陈志洲说。

“这次会议恰逢其时、意义深远。”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副所长王宗爽表示,当前正值全国碳市场扩容升级关键期,CCER重启为蓝碳等生态项目注入新动能。课题聚焦滨海盐沼这一“海岸带绿肺”,开发符合国情的方法学体系,既是“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的科研攻坚,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制度创新。签约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展现了科研前瞻性与市场敏锐性的深度融合。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赵亮文/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