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曲艺文化联盟在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成立,迄今已走过四年春秋。作为首任主席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倪明和他的团队,交上了一份喜人的答卷——在创始地淮安举办二届“大运河曲艺文化艺术节”,在山东济宁举办了“首届中国大运河曲艺民星评选”、“中国临清美食文化艺术节”,在常州举办了“钟楼杯”全国相声新作品展演,在北京通州举办了“2024中国大运河开槽节”,在江苏靖江举办了“全国优秀少儿曲艺节目展演”,在西安举办了来自运河的笑声——“倪夏班惠民专场”等。这些活动给当地文旅市场带来一股清风,为当地老百姓送来了文化惠民的福利。倪明的恩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节姜昆对大运河联盟开展的活动大为赞赏,他说:“大运河曲艺文化联盟用创新的机制和模式,适时地拾遗补缺,让大运河沿线的曲艺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彰显了新的魅力和风采。”
2021年4月,首个以宣传大运河文化为主旨的“中国大运河曲艺文化联盟”在古城淮安成立,文化和旅游部相关领导到会祝贺,时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亲临现场,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为“中国大运河曲艺文化联盟”题写牌匾,作为江苏省群文学会曲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和导演的倪明当选首任主席。
基于什么样的灵感和动因策划中国大运河曲艺文化联盟,倪明对此深有感触“其实就是三个字‘情、水、艺’。”倪明坦率的说,“我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四十多年了,老家盐城是大运河水系中苏北的里下河地区,运河水是我小时候天然的泳池和见识风浪的地方,父母年轻时从事水上运输工作,船与舵,水和岸是我童年刻骨铭心的记忆。在部队,我的曲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种下了一生艺术情怀的种子。”复员地方后,由水岸河畔的工厂踏入群众艺术的殿堂,创立社会公益相声艺术团队——倪夏班、南京公益相声俱乐部,与水相伴、与河共生、与普通百姓心心相连的情缘,使得倪明对大运河曲艺文化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与理解。
倪明认为,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流动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坐标。其文化核心就是“水”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与传承过程中,“水”是一脉相承的。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大运河的说唱艺术一直繁衍不息,代代流传。直至今天,大运河仍然是连接和沟通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因水而生的古代说故事、讲笑话,弹唱歌舞、滑稽表演,到唐代大曲作为曲艺的独立艺术形成,宋代鼓子词、诸宫调,及至明清民国兴起的说唱、鼓词、快板等数百种文化与曲艺样式,它们都和“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怀抱运河情怀,坚持守正创新,让所有的运河曲艺文化留下乡土的记忆。“中国大运河曲艺文化联盟平台应当是开放的,包容的,汇聚的,互动的,交流的,同时又是面向大众,面向基层,为普通百姓服务的有情怀、有胸怀的平台。”倪明说。
中国大运河曲艺文化联盟从创建之初的30家文化馆已经扩大到了60多家,许多运河以外的文化馆也加盟进来。这些单位在大运河沿线流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今年除了在常州举办了“钟楼杯”全国相声新作品展演,还将在天津的南开区举办第二届文艺民星评选活动,在江苏涟水举办“运河民歌王”选拔,还将在浙江举办“运河舞王”、“运河书画之王”评选等活动。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大运河曲艺文化这个平台,擦亮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这张国家文化名片,让大运河沿线的相关文化历久弥新!”倪明对联盟的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文/莉梅 亚婷 摄影/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