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丨西行路上的书简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10-23 20:18

西行路上的书简

董植林/文

凌敏/诵读/音频制作

吐鲁番的清晨来得迟疑,七点十分,四楼窗棂才勉强接住初升的日光。七点四十分,大堂里尚显空荡,我早早在沙发里坐定——旅途教会人,守时是对同路者无声的敬意。

车轮一滚动,导游小梁便细致嘱咐,又捧出防晒霜,请众人涂抹。那瓶小小的乳液在掌心传递,竟也生出一种共赴险地的郑重感来。未几,车窗外赭色的山峦已排门而至,连绵起伏如燃烧的余烬。山体近在咫尺,天地间却蒸腾着灰蒙蒙的雾气,仿佛大地在无声地喘息。

甫一下车,八点五十分的骄阳便如滚烫的烙铁直贴脊背。众人仓皇退入遮阳棚的薄影里,或挤在车身的狭长阴凉中。此刻才真切懂得,吴承恩笔下那“八百里火焰山”,并非全然是文人的想象—一热浪裹挟着干燥的沙尘,钻入肺腑,灼烤皮肤。难怪当年玄奘法师西行至此,也需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来求得一条生路。

我们鱼贯进入通往地下的阴凉甬道。两旁石壁上,浮雕与文字联袂叙述着西行路上的传奇:《三打白骨精》的诡谲、《高老庄》的烟火、《大战红孩儿》的惊险•图文交织如锦缎,古老故事在昏黄的壁灯下,生出新的血肉。地下展馆中央豁然敞开,一片露天的下沉庭院里,定海神针傲然屹立。这根高十二米、直径逾半米的金箍棒形温度计,正默然记录着火焰山炽热的脉搏——此时38摄氏度。游人排着长队,只为与这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奇观合影。展馆四壁图文详尽,吐鲁番的风物、历史、地理、物产,如一幅徐徐展开的丝路长卷,千年风沙与文明交汇的印记,沉淀于此。

来到地面,一组铜雕赫然撞入眼帘:唐僧于烈焰前闭目打坐,八戒祖胸叫苦,沙僧垂头丧气,白龙马已现出原形。唯有悟空单足踏石,手搭凉棚极目远眺,那身姿里凝聚着行者不灭的勇气与智慧。铁扇公主与牛魔王也塑造得活灵活现,仿佛下一刻芭蕉扇便要掀起清凉的风暴。烈日威压之下,铜雕表面烫得灼手,西游故事里超越酷热的意志力,在此刻获得了可触的温度。

酷热逼人,众人留影后匆匆退向出口。我却似被这热土迷了心窍,疑心地面尚有未看之景,竟又独自折返。待绕行一圈,眼前是围栏相隔的停车场,出路却杏然无踪。只得狼狈地折回定海神针处,重入地下迷宫,循原路折返。骄阳之下,汗水早浸透衣衫,脚步在滚烫的沙石路上踉跄—一这火焰山竟以它自己的方式,在我身上烙下一道迷途的印记。

立于山前,终是懂得:所谓火焰山,不仅是烈日下的赭色山峦,更是大地深处永不冷却的古老诉说,是行者心头不灭的探求之火。热风卷过皮肤,烫得生疼,却也烫醒心底某种沉睡的向往。这焚风烈土,原是天地写给无畏者的一卷滚烫书简。

 

编辑:梁鹤龄 李艳 于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