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丨天地清朗白露时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9-16 21:42

天地清朗白露时

黄爱荣 /文

凌敏 /诵读/音频制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序悄然流转,步入九月,白露节气翩然而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标志着仲秋之始,天地也迎来一年中最澄澈明媚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犹如一位丹青妙手,以露为墨、以风为笔,将天地点染出一派清朗气象。

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此时北雁南归,燕子迁從,众鸟储食以备寒冬。这三候不仅体现自然节律,更暗合天道循环之理—一万物皆需顺应天时,人世亦当知进退之机。《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吟咏,赋予这个节气以朦胧的诗意;杜甫“露从今夜白”之句,更让白露成为思乡怀远的文化意象。白露以清冷透澈之质提醒世人:知天时、明进退、守本心、懂沉淀,方是处世之道。

白露时节,玉露生凉,丹桂飘香,天高云淡。阳光不再炙热,转而温润如玉;晨风拂过林间,响起泠冷清音。历经盛夏洗礼的万物,在露水的滋养中渐次成熟:稻田翻涌金浪,棉桃吐絮如云,枣枝垂挂红宝石,石榴绽露晶莹。葡萄架下,更是紫玉垂珠、沾露欲滴,正如古诗“满架高撑紫络索,一枝斜亸金琅玛”所描绘的丰饶画面。农谚说:“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大江南北迎来丰收盛景——北方收割谷子高粱,江南采摘秋茶棉花,塞外牛羊肥壮,沿海鱼蟹盈舱。

白露至,秋色中分,露凝而白,心亦随之清明。此时天高气爽,星月皎洁,正是登高望远、临水观澜的好时节。民间素有“白露饮茶,秋分酿酒”之俗,晨起收集蕉叶露水烹茶,可品天地清冽之气;许多地方还流传“白露吃十白”的食俗,如白芷、白果、白扁豆等白色食材,应季而食,以养身心。若漫步乡间,可见草尖露珠晶莹如玉,桂子香气浮动如雾,残荷犹擎雨盖,枫叶初染胭色。这般景致,恰似陶渊明笔下“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恬淡意境。

白露亦常入诗。白居易写“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绘出湖光渐老的秋韵;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则诉尽深宫寂寥。而秦观一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更将白露升华为永恒爱情的象征。今人虽多居都市,仍可在公园拾一枚沾露梧桐,于阳台沏一壶银针白毫,从茶香微甘到心间宁静,皆可感触千年流转不变的秋意。民间常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此时昼夜温差显著,恰是农作物积累糖分、酝酿甘美的关键阶段。北方苹果渐染红晕,南方晚稻抽穗扬花,新疆棉田如铺白云,湖海蟹肥膏满黄澄。古时,天子率百官祭禹王、拜蚕神,以祈五谷丰登;如今,农人驾农机在田垄间往返轰鸣,谱写现代丰收乐章。白露不仅承载“四时有序”的传统智慧,更连缀起“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文明脉络。

白露时节,银露铺阶,金风送爽,天地始肃;白露时节,瓜果盈车,稻黍满畴,岁月丰穰。这澄明如镜的节气,既照见万物成熟的姿态,也映照出中华文明顺天应时、勤劳务实、敬惜自然的永恒底色。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王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