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丨盐蒿草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9-15 21:00

盐 蒿 草

蒋华/文

凌敏/诵读/音频制作

 

我出生在黄河夺准入海冲积而成的土地上。年轻时听爷爷奶奶说,1939年盐城发生了一场特大海啸,海水漫过了人头。海啸退去后,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乡可耕作的土地不足三成,剩下的是成片的芦苇滩和泛着白色盐硝的碱滩。

碱滩上除了三五簇细芦苇,还茂密地生长着盐蒿草。夏天远望,是一片绿油油的海洋;近观每一株都肥嘟嘟、水嫩嫩的,嗅起来还有独特的清香。到了九十月份,盐蒿草变成了紫红色。站在齐膝高的蒿海里,三五只白鹭会突然冲天而起,给单调的童年时光带来些许乐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粮食产量低,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到处找东西充饥,野蒿草曾是无数家庭的“救命草”。每到野蒿草长势旺盛的季节,人们就会挎着篮子前来采摘。回家后,将野蒿草清洗干净,再和着豆饼一起搅拌均匀,放进锅里煮熟。这便是一家人赖以生存的口粮,让许多人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野蒿草不仅曾是救命粮,更有着珍贵的药用价值。现代医学认为,野蒿草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作用,对于一些轻微的湿热症状有缓解效果。在中医理论中,它性凉,可用于调理因湿热引起的不适,是传统草药中常见的一味药材。时光流转,如今的野蒿草,摇身一变成人们餐桌上的健康美食。每到春季,新鲜的野蒿草被采摘下来后,或被拌成爽口的凉拌菜,或被融入馅料包饺子、包包子。那独特的清香,既唤醒人们对旧时光的记忆,更因其天然健康的特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成为餐桌上一道承载着岁月味道的佳肴。

从贫瘠土地上的救命草,到药食两用的宝贝,再到如今的桌上鲜,野蒿草的变迁,不仅是一段饮食记忆的更迭,更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与生活的变迁。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王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