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丨生活的光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9-11 20:11

生活的光

陈树华/文

凌敏/诵读/音频制作

 

退休后从响水迁居南京,日子骤然被按下慢放键,连带着活力也仿佛被悄悄抽走,心底总萦绕着一丝空落落的帐然。晚饭后和老伴在小区踱步,四周林立的高楼将风也困得沉闷;走上车水马龙的马路,刺眼的车灯与嘈杂的引擎声又搅得人心烦意乱。

直到那日偶然踏入建邺万达广场,眼前的热闹瞬间攫住了我的目光。八个方阵错落分布在广场四周,交织的音乐与舞动的人群,晕染成一幅鲜活滚烫的生活画卷。尤其是西北角那支舞队,透着股别样的温暖与朝气,让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这份牵绊,始于老伴的一次偶遇。她在菜场买菜时,遇上了同为甜城老乡的射阳人高老师,她是一位退休女教师,也是这支舞蹈队的常客。在高老师和老伴的热情相邀下,连基本舞步都生疏的我,揣着几分忐忑站到了队伍未尾。

领舞的叶老师,微信名唤“小桥流水”,来自镇江句容。退休前在幼儿园耕耘了三十余载,她主动加了我微信,将我拉进了她担任群主的“缘来为舞”群。这群里有五十多人,大多是随子女来宁的退休人员,虽来自天南海北,却有着相似的牵挂。叶老师说话总是轻声细语,像春日拂过湖面的微风,可教起舞来却格外较真,每个动作、每处细节都手把手耐心指导。另一位领舞是山东菏泽的孟姑娘,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孟总”,她经营着红木生意,跳舞时英姿飒爽,利落的动作里满是力量。我像个懵懂的孩童,跟在她们身后依样画葫芦,动作笨拙得可笑。一场舞跳下来,汗水早已浸透衣衫,可心底的烦闷却在不知不觉中散了大半。日子一天天流转,“缘来为舞”渐渐成了我的第二个家。叶老师每周都会在群里分享新舞的抖音视频,孟总总是学得最快,随后两人便一前一后带着我们练习。大伙学得都很认真,两三个晚上的时间,就能把新舞蹈跳得有模有样。

队里的氛围温暖而融洽。记得有一次,安徽巢湖的老李得了带状疱疹,几天没来跳舞,群里满是关切地问候,有人细心分享看诊的医院,还有人提着水果上门探望;谁家孙辈参加竞赛需要点赞,在群里“吱”一声,大伙都立马热心帮忙;有人回老家探亲,回来时总会带些土特产分给舞友们品尝。跳得好的伙伴还会组织团建,带着大家参加街道组织的广场舞比赛。如今,每天晚饭后那十分钟的广场之路,成了我一天中最期盼的时光。音乐响起时,无论是经典老歌还是流行新曲,都能让我瞬间沉浸其中。身后是熟悉的伙伴,他们的笑容与鼓励像暖融融的阳光;眼前是流动的夜色,灯光闪烁,人影绰绰,满是人间烟火气。曾经的陌生与拘谨早已消散,群里谁要是晚到,总会传来一句亲切的“快来打卡,就等你啦”。汗水滴落,身体愈发轻盈,心底的空虚也被这热闹填得满满当当。原来,退休后的生活从不会因节奏变慢而平淡。只要寻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即便只是晚风里的一支舞,也藏着最踏实的幸福与欢喜。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蔡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