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李元洪/文
●凌敏/诵读/音频制作
我们又与老师相聚了。今年是教过我高中语文的江老师的八十寿辰,恰好在节假日期间,一众同学从四面八方赶赴射阳,庆贺老师的诞辰。
记得我们高中毕业后第一次大聚会是2013年,那次活动江老师也参加了。时光荏苒,转眼又是十多年过去了。其间,听闻老师经历了一次劫难,硬是凭借着坚强意志与乐观精神战胜了疾病。
岁月静好,老师可好?我们伫立宾馆门前,静候老师莅临。
老师来了!白发飘飘,步履稳健,依稀可见年轻时玉树临风的潇洒。老师与我们一一握手,虽面容清癯,但精神矍铄,谈吐风生。同学们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了。与老师一堂围坐,气氛轻松而温馨。
时光流逝,记忆长留。我们仿佛完成了一次穿越,又回到了在干秋中学读书时的场景。
读高中时,我们遇到了可敬和蔼的江老师。他给我们讲阅读,讲写作,讲修辞,讲逻辑.他用知识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记得第一次写作文,老师布置了题目后,我花了很大的气力完成作文。作文本交上去后,我便焦急而又充满希望地等待着作文讲评。结果,满怀期待的“美文”,三分之二内容被老师无情“枪毙”了。边上的朱批多是“重复”“空洞”“用词不当”等判语。
老师用丝丝入扣的剖析和循循善诱的讲评,让我们隐隐看到了作文该有的模样。
此后,老师经常找一些报刊上的小短文作为范文进行剖析,并引导我们自己去阅读和解析。这种读、抄、评、仿、创相结合的方法既实用又有效,可谓立竿见影。经老师魔法棒的点化,我们好像骑着扫把起飞了。
凭着从老师魔法库里搬来的一两件宝贝,我一路走来,逢山开道。高中毕业后,常为大队书记写报告,写材料。读大学时,写作课的展窗里常见我的文章。直到今天,提笔还能写点什么。所有这些,都源于老师当年打下的基础啊。
编辑:梁鹤龄 李艳 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