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太偷学字
●王其军/文
●凌敏/诵读/音频制作
在我们村,提起101岁高龄离世已五年的马老太,无人不晓。她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她的故事至今仍在乡邻间口口相传,“偷学字”便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一桩。
马老太家有兄弟姐妹六人。两个兄弟被送去念私塾,姐妹俩则在家操持家务,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自顾玩耍。
每日,兄弟俩放学归来,便在家中温习功课。他们摇头晃脑地诵读:“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姐妹俩一边手脚麻利地用芦柴编织席子,一边竖起耳朵,凝神偷听,生怕漏掉一个字。
两个聪慧的女孩,竟渐渐超过了专心读书的兄弟!她们白天用心听记,晚上挤在被窝里,你一句我一句,竟能把白天偷听来的内容完整地背诵下来。
耳畔常萦绕着诵读声,更勾起了姐妹俩对字形的无限渴望。她们发现,兄弟俩温习完功课后,常会跑出去找小伙伴玩耍。
机会难得!姐妹俩瞅准时机,手忙脚乱地从兄弟的书包里“偷”出书本。她们迫不及待地翻开,按照记熟的读音顺序,一个个地去“认识”这些字的面貌。
就这样,边听、边记、边认,兄弟俩每日诵读的字,渐渐在姐妹俩心中生根发芽。兄弟俩很快发现了蹊跷。聪明的哥俩一合计,便想出一明一暗两个法子。明的是“阳谋”:读完第二页,就用稀粥汤把读过的前两页粘起来;读完第三页,再用粥汤粘住前三页如此这般,整本书最后竟粘成了一块硬纸板!暗的是“阴招”:向父母告状。
百密终有一疏。终于,姐妹俩在一次偷书时被父母逮个正着。父亲怒不可遏,抽出裤带就要打,姐妹俩吓得扔下书,仓皇逃跑……
此后,姐妹俩白天只得老老实实编席子,等夜深人静兄弟俩睡熟后,再冒险偷书。“好问”是她们的学习法宝。凡遇到识文断字的人,姐妹俩便抓住机会请教。日积月累,一个字、一些字的含义逐渐清晰。聚沙成塔,懂得的字义多了,她们便能找来或借来更多的书阅读。
“活到老,学到老”是马老太一生的写照。即使到了九十多岁高龄,她有时还会向我请教一些字义和词义。我便翻开《古汉语常用字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为她讲解字源和词义马老太总是侧耳倾听,听完常感慨万干:“还是你们上过学的人好啊!”
从十几岁的少女到百岁老人,她一生都在抽空勤学、不耻下问。“四大名著”和《岳飞传》《东周列国志》等都熟稔于心。她还潜心钻研实用书籍,为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服务。
正因如此,马老太虽已去世五年,乡亲们依然深深感念她当年“偷学字”的坚韧与一生好学的精神,更铭记她为众人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好事。
编辑:梁鹤龄 胡丽丽 严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