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丨水乡夏日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8-11 21:02

水乡夏日

● 王其益/文

● 凌敏/诵读/音频制作

入伏的暑气蒸腾而至,宣告一年中最酷热的时节已然降临。其实,江淮平原早在六月上旬便在气象学意义上官宣入夏。加之今年又逢农历闰六月,这个夏天仿佛被无形拉长了,热浪一波波袭来,心头难免浮起一丝难以言说的燥意。

然而,我心中的夏日记忆,从不囿于这蒸腾的暑气。它更像一幅徐徐铺展的水墨长卷,每一笔都浸润着水乡独有的清凉与湿润。

小时候,夏日的水乡,天地就像个巨大的蒸笼,万物在凝固的热气里静默。可这哪能困得住我们这群孩子?我们总是一溜烟地奔向村边的西塘河——那儿,就是我们童年的乐园。河水清澈透亮,像婴儿纯净的眼眸。天蒙蒙亮时,就有村妇来到河边提水为一家人做早饭,经过一夜沉淀的河水可随手捧起就喝,那份清洌甘甜,至今难忘。而我们这些孩子,几乎整个夏天都浸泡在水里,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在水里换气、沉浮。

那悠悠河水,便是我们夏日消暑的最好去处。每次下水,我们都会带上大木盆。憋一口气扎进河底,在清凉的水草间、柔软的泥沙里摸索河蚌,不一会儿就能摸上大半盆。待夕阳西斜,才心满意足地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家。第二天中午,灶间飘起诱人的鲜香,一大盆河蚌汤成了全家人的美味。那时,鱼虾、河蚌便是水乡人家主要的荤腥。

夏夜纳凉,别有一番情趣。没有空调、风扇的嗡鸣,也没有电视的喧闹。晚饭后洗个澡,便迫不及待爬上凉棚下宽大的木板床。人手一把芭蕉扇,轻轻摇动,送来丝丝凉风。耳畔是水田里此起彼伏的蛙呜,还有树梢间悠长的蝉唱,整个世界就在这自然的韵律里,慢慢沉静下来。凉棚四敞,侧头望去,便是晴朗深邃的夜空,明月如洗,星星就像顽童的眼睛,纯净得不染纤尘。凉棚下虽不如空调房凉爽,但心中自有清风拂过,带来一片澄澈与安宁。

等大人们也洗完澡,聚到床边,我们便立刻围上去,缠着让大人讲故事。那些古老的传说,哪怕听过数遍,依|日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那些“鬼影幢幢”的故事,又怕又想听,紧紧揪着幼小的心弦。听着听着,如同远处飘来的夜曲,我们就在这奇妙的余音里滑入梦乡,梦里晃动着水波与月影交织的光。

夏天,也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季节。桃、杏、香瓜、脆生生的黄瓜,还有那甜得像蜜一样的“甜大梢”在田间地头随手可取,在清凉的河水里简单一洗,就成了唇齿间最解渴的甘霖。夏天,也因此成了口福最盛的时节。那些清甜的滋味,不仅解了童年的饥渴,更把水乡朴素的日子,酿成了悠长的回甘。

时光匆匆,当年在河塘里搅动一片碎银波光的顽童,如今已步入人生的金秋。然而,每当暑气蒸腾,心底那幅珍藏的夏日画卷便会悄然展开。河水依旧清澈明净,星空依旧璀璨深邃,蛙鸣也依旧是记忆深处那永不消散的摇篮曲……

童年的夏天早已在心中凝成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珍藏在心底深处。纵然岁月流转,那一泓清泉依然在记忆的河床里汩汩流淌……

 

编辑:梁鹤龄 李艳 王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