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摘挑
●陈文祥/文
●凌敏/诵读/音频制作
桃园里桃子熟了,又红、又大、又甜。一只只桃子,排队缀弯了绿叶丛丛的枝头,仿若一群孩童红扒扑的脸蛋,争先恐后地凑在天地镜头前看稀奇。不用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家门口的这片桃园,将近两百亩。品种为水蜜桃和油桃。园龄才十二年,正值青春年少。创立这片桃园的是林伯,今年八十多岁了。他现在基本不管事,开园季,他捧个茶杯,嘴里叼支香烟,在一旁优哉游哉。装袋、称桃则由儿子一手操办,算账、扫二维码,由小园主孙女负责。敲锣卖糖,各干各行。林伯一辈子刨园,说到摘桃子,应该属于轻车熟路的“老手”。桃子是急性子,说熟就熟。一熟就要摘,否则鸟雀会抢吃,挂树上烂得也快。一园的桃子,林伯一家人三头六臂自然也摘不过来。每年请帮工,成了林伯摘桃子的传统手法。年年老调重弹,习惯成了自然。近几年,林伯每逢摘桃季,浑身不自在,眉头皱起了川字纹。桃子依旧十元三斤,一分钱没涨。请帮工工资一涨再涨,却找不到称心的帮工。报名的多为老年人,林伯不敢用——上树爬高,不是闹着玩的,有个闪失咋办?卖桃子缺人手零售不了,只好走批发路线,忍痛割爱少赚钱。煮熟的鸭子飞了,想想就心疼。林伯的孙女小玉是大学生,找了几份工作不称心,干脆回家当爷爷的接班人。她头脑活络点子多,敢闯敢干。利用抖音,试水玩起了“花式”手法摘桃子。小玉将每年6月11日,固定为桃园开园日。为吸引采摘人流,小玉在桃园拍抖音搞直播时,甩出两张王炸:一是来桃园摘桃者可免费品尝;二是随意自采自摘,价格一概让利到两元一斤。林伯做梦都想不到,小玉的这番“花式”卖桃,一下子让桃园成了网红打卡地。更为费解的是,别人替你摘桃,自己赚的钱反而比先前多。林伯头直摇:看不懂,看不懂!开园这天,凌晨三点多,就有人守在桃园门口,为的是抢先摘到大桃子,我也是狂热者之一。一会儿,进园的路就水泄不通了。小轿车、电瓶车、摩托车、三轮车,一个挨一个。男女老少,一波来,一波走,又一波来,奔跑着涌入桃园。摘呀摘,原本寂静的桃园,充满欢声笑语。林伯眼睛笑成一条线。他告诉我,开园以来,每天人山人海,摘桃人络绎不绝。此情此景,让他常常睡着又笑醒——还是孙女有本事,会做生意,不得不服。办法总比困难多,思路一变天地宽。“花式”手法来摘桃,乍一看,摘桃人得了便宜。其实,卖桃的省了摘桃、售桃环节,无形中也讨了便宜。你好,我好。这是双赢的手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世间许多事,看似沟沟坎坎,但只要找对钥匙,你心目中的金桃子,就会如愿摘到手。
编辑:梁鹤龄 李艳 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