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丨求学之路
2025-06-18 20:19 我言新闻

求学之路

周新宏/文

凌敏/诵读/音频制作

中考来临,我不禁又想起了那年。

我入学比同龄人要早些。出生时,祖父母已离世,父母要劳动,照看我的任务由大我六岁的大姐承担,大姐上学时我就坐在她的教室里当“旁听生”。

1972年春天,刚满五周岁时,我正式入学。还好学校在家门口,直线距离不过三十来米。后来妻子常打趣说:“你小时候住的可是正宗的‘学区房’呢!”小学读了五年半,因为学制调整,有个年级读了三个学期,初中在邻村读了两年。1979年,十二周岁半的我参加了中考。

读小学时,正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不用中考,被推荐即可上高中读大学。“到田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成了时尚。记得父母常念叨,两个姐姐都是十四岁回生产队参加劳动的,总盼着能把我推荐上高中。后来,恢复了高考,中考也跟着来了。中考的考场设在邻村的公社中学,距家有三四公里的路程。考试那天雨下得很大,该是暴雨级的。我和大我两岁的本家侄子一人裹着一块化学纸(化肥塑料包装袋剪开),深一脚浅一脚地从泥泞的乡间小路

“滑”到考场,到达时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考场里连凳子都要自己带,那天我们背着凳子进考场的样子,现在想来有点心酸。至于考了什么,早已记不清了,倒是母亲后来总爱说:“那会儿你还小,叫你起床考试还要赖会儿床呢。”这句话给我印象最深。

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我成了一名高中生。现在想来,我们这届实在特殊:初中两年,高中两年,是最后一届两年制的高中毕业生。那些中考落榜的同学反倒因祸得福成了幸运儿,他们读了初三,高中又恢复了三年制,基础打得更牢,高考自然更有把握。

如今已到花甲之年,回首那段时光,恍如隔世。

过早入学、学制变更、冒雨赴考,或许这就是生命馈赠的礼物,也正是这些经历,磨砺出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韧劲。

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考验,而人生最珍贵的,从来不是完美的环境。求学之路是筚路蓝缕也是康庄大道,愿学子们都能披荆斩棘,获取佳绩!

 

编辑:梁鹤龄 李艳 张航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