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丨蛙鸣相伴
2025-06-16 20:00 我言新闻

蛙鸣相伴

●王文富/文

●凌敏/诵读/音频制作

立夏过后,暑气裹挟着潮湿的风漫过城市边缘,蛰伏许久的青蛙们仿佛收到了季节的密令,开始活跃起来。一日晚饭后,我漫步在小区旁的水泥道上,忽有“咕呱咕呱”的蛙鸣声破空而来。曾经,乡村的河沟、稻田,乃至雨后的泥泞小径旁,蛙鸣声汇聚在一起,恰似一场盛大的露天“音乐会”,满是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每至夏日夜幕四合,暑气稍稍收敛,蛙鸣便成了最温柔的催眠曲。它抚慰着辛劳一天的农人,在此起彼伏的韵律中,伴着他们坠入甜美的梦乡。犹记得老家村庄前,一方池塘静卧,塘边长满翠绿的蒲草,一到夏天,这里便成了青蛙的乐园。暮色渐浓时,零星的“咕呱”声率先响起,像几只耐不住寂寞的青蛙在试探周遭。不多时,更多的“咕呱”声纷纷应和,声音愈发响亮、愈发稠密,整个池塘瞬间热闹非凡。此时,萤火虫也被这美妙的旋律吸引,它们掠过河边茂密的草丛,盘旋在池塘上方,宛如提着灯笼的小精灵,为青蛙们合唱点亮闪烁的霓虹。隔壁邻居家孩子哭闹不止时,大人们便会用蛙鸣吓唬:“麻子来了,把哭的小孩带走咯!”话音落下,孩子的哭闹声便戛然而止。待忙碌一天的父母鼾声渐起,蛙声也渐渐停歇,整个村庄在最后几声零星的蛙呜中,归于静谧。端午节前后,新稻插满田间,青蛙们迫不及待地从各处迁徙而来。饱食昆虫后,它们惬意地鼓起腮帮子,发出“咕咕呱呱”的声音,仿佛在向农人炫耀:
“害虫已被我消灭干净!”那时年少懵懂,我尚不知青蛙是农作物的守护者,常常在放学后拿着小鱼叉、背着小鱼篓,在秧田里捕捉青蛙。如今回想,真是无知,愧疚之情漫上心头。
小时候,在闷热的夏夜,天边最后一抹霞光隐入夜色,我与大人们坐在屋前大场纳凉。大人们摇着蒲扇,闲话家常,我一边听着蛙鸣,一边仰望星空,期待着流星划过天际。那时的天空澄澈透亮,仿佛伸手就能触碰星星。明晃晃的月光铺满大场,我与邻家小孩在场上追逐嬉戏,玩得浑身是汗、衣衫尽湿,于是不约而同地向着池塘而去,在家长们“小心点呀”的叮嘱声中,冲向池塘洗澡。可我们刚跑到塘边,还未靠近,青蛙们便像提前约定好似的,集体噤声,只留下水面上一圈圈涟漪,仿佛在调皮地捉弄我们。待我们跳进水中,它们迅速潜入水底,不见了踪影;等我们上岸离开,蛙鸣重新响起,像是在嘲笑我们的笨拙。
蛙鸣陪伴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也见证了乡村的四季轮回。工作后,我长居城市,远离了乡村田野,蛙鸣声消失在钢筋水泥里。如今,忽闻蛙鸣,内心满是惊喜。这熟悉的声音,恰似阔别多年的老友,带着岁月的温度,轻轻叩击着我的心扉。它让我明白,无论走得多远,离开乡村多久,有些东西早已刻入骨髓—一那是浓浓的乡愁,是对儿时美好时光的深切眷恋。
蛙呜依旧,而我已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孩童。岁月更迭,改变了太多太多,但当蛙鸣响起的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模样。在这喧器的世界里,这阵蛙鸣如同山间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寻得一片宁静与慰藉。
 
编辑:梁鹤龄 崔治国 冯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