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蚕豆
● 王柏春\文
● 凌敏\诵读\音频制作
我们老人在城里住久了,不知是“人老还乡,叶落归根”的缘故,还是“嫌弃”城里的喧嚣?老伴总要回老家居住。她说:“乡村空气清新,田园风光好。”经再三考虑,我们春节后还是回到了久别的老家,她高兴我也开心。
好多年没有种地了,对适时播种有点陌生。邻居“清风明月”(网名)听我们说门前的一席蔬菜地想种些蚕豆,我说到了夏收时候既没有多大麻烦,也不误时间,只是把豆角摘下来晒干后用梿枷拍打拍打,蚕豆就出来了。她提醒我们:“寒露过了,该点蚕豆了。”她送来豆种,我们给钱,她执意不收,盈盈一笑,说:“邻里之间不分彼此,我们家有你们就有。”我们心里感到无比温暖,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
第二天吃完午饭,老伴借来铁锹,我带着邻居送的蚕豆种,一起去菜园点蚕豆,她每踩一锹,我就随锹口丢两粒豆种,她边踩边说:点蚕豆也是有学问的,蚕豆点得过深影响出苗,浅了又怕寒天冻死,一般在三四寸深为宜,行距60公分,株距50公分。一场秋雨过后,土壤湿润,抓住机会点蚕豆,用不了几天就出芽了。农谚说得好:“豆三麦六,菜籽一宿。”只要把握农时,就会出苗齐,长势旺,明年就会有好收成。
老伴的一席话,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童年,那是一个星期天的午间,母亲利用生产队放工吃中饭的时间,拿出蚕豆种,提着大锹,叫我和她去田埂上点蚕豆,她挖个口子,让我放上两粒豆种,顽皮的我有时候心不在焉地把蚕豆丢到外面,母亲总是说:“做事要认真,切不可三心二意。巴掌大的地方种上一棵蚕豆,来年就有收获。”她还让我记住:“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她说:季节是不等人的,蚕豆和麦子一样,想要产量高,必须适时播种,还告诉我朝阳的沟渠堤坝、十边河帮都要点上蚕豆,它不用施肥,自身会产生根瘤菌,保证茎叶生长。
记得有一年秋天干旱,母亲把蚕豆种放在盆子里用水浸泡,把蚕豆浸透,用剪刀在蚕豆的中间剪断,带芽孢的一头种到地里,尾半截子中午煮盐水豆子吃,味道美极了。蚕豆出苗了,后期管理也要跟上,如除草、治虫等。母亲点蚕豆的那些经验和教诲深深地扎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蚕豆点完了,我曾几次跑到田埂上用企盼的眼神盯着土层,一遍又一遍焦灼地喊:快出来啊,快出来啊,我等不及了!那年少时天真的童心,现在想起来还挺好笑的。
这些不经意间的蚕豆,在肥沃的土地上娇嫩成长,经过寒风和冰冻的历练,经受霜打雪凝,饱尝干旱和病虫害的折磨,最终迎来春天,气温回升,茎叶随即郁郁葱葱,绿茵茂盛,在春光明媚的四月里绽放出边黑、蕊白的美丽花朵,把芬芳和笑声洒落大地,蜜蜂和蝴蝶顽皮地躲在某一片花瓣上,心安理得地吮吸着蚕豆花的浆水。每当我看到这瞬间的情景,心里总产生无限的快乐,这是一种清澈的美,让人怦然心动的美。
我等待着亲手点下的蚕豆长出鲜嫩茵茵的豆秧,茎叶茂盛,开花结果,等待着那收获满满的喜悦。
一审:严蔷梅 | 二审:李艳 | 三审:张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