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 母亲的顺口溜
2024-10-24 20:29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母亲的顺口溜

● 吴应海\文

● 凌敏\诵读\音频制作

母亲只读过两年小学,识字不多,但很聪明,不仅各种农活儿一学就会,还能从生活中悟出独特的道理,不时“语出惊人”。等有了孩子后,母亲就发挥这一特长,经常“就地取材”,编一些有趣的顺口溜来教育我们。

在我们老家,把那些遇到长辈却一声不吭的孩子,称之为“嘴钝”。我就是一个“嘴钝”之人,从小脸皮薄,害怕跟人打招呼。每每看到前面有长辈走过来,便紧张得低下头,加快脚步,迅速逃离。

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引导我:“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你只要嘴巴一张,舌头一动,问一下别人好,不仅能得到别人的问好,还能让别人喜欢你、夸奖你,甚至主动帮助你,多划算!”为了帮我消除畏惧心理,此后母亲便经常陪我在村子里走动,遇到人就提醒我去问好。时间一久,我的脸皮自然就变“厚”了,嘴也随之“勤快”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一见人脸就红。

哥哥长我两岁,性子急,离开学校后不知干什么好,对未来感到很迷茫。看着哥哥整日愁眉不展、长吁短叹,母亲的心情也不好。

一个夏日的午后,刚下过一场雷阵雨,哥哥坐在院子里发呆,一只癞蛤蟆趴在墙角一动不动。我们把癞蛤蟆称为“癞宝”。母亲走了过来,叫我们盯住那只癞蛤蟆。突然,只见癞蛤蟆舌头一吐,它前面的一只蜻蜓就被其吞进嘴里,真是快若闪电。

母亲见状,对我们说:“癞宝慢吞吞,一世不挨饿。人们都说癞宝没出息,走路和蜗牛差不多。可是癞宝从来就不愁没饭吃,因为它有真本事在身,逮虫子时舌头能快速伸出去,而且能伸很长,再加上它耐得住性子,可以长时间等待,自然总能捕到美食。做人何尝不是这样,你只要学得真本领,有耐心,就一定会有出息……”

哥哥听了母亲的话,受到很大启发,后来去学了木匠,手艺很精,靠本领吃饭,一家人在沈阳生活得很好。

村子里有个李姓人家,种地为生,收入还算可以。可一家人都大手大脚,一年到头几乎两兜空空。母亲便教育我们说:“汤勺往家舀,铁锨往外甩,赚少花得多,不穷那才怪。”

母亲一生勤劳,干活总是起早贪黑,一到农闲季节,赶针线活经常半宿不睡觉,由于操劳过度,44岁时就患癌离世。病重期间,母亲专门把我叫到身边,用微弱的声音说:“一夜不睡觉,十夜补不到。二小啊,你再忙也不要熬夜……”母亲知道我学习爱拼命,总是睡得晚。闻听此言,我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母亲这是在用她自身的教训,最后一次教育我。

一审:韩昕栩 | 二审:李艳 | 三审:张伟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