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我市开展人才惠企“三进三送”系列活动
我言新闻 2025-09-30 10:53

‌“‘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实施4年,已吸引超18万优秀人才落户盐城,其中超80%扎根企业一线——今天,我们要让这些政策红利继续精准造福企业及人才。”从9月12日开始,我市先后召开3场以“人才惠企‘三进三送’”为主题的政策宣讲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倪一华亲自为全市“双招双引”人员作示范,如何把政策的“含金量”讲透彻、把服务的“诚意”传到位,现场用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解读我市最新惠企惠才政策对企业发展、服务人才的坚实支撑、强力赋能,也让企业家们在引进人才、落地项目时更有“底气”。

“政企同心”绘“共赢蓝图”‌

会议期间,由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政府办(金融条线)、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黄海金控集团和驻盐银行机构等10余个部门单位搭起“政策咨询专区”,职能处室现场答疑和业务指导,在会前、会后不时有企管人士扫二维码、咨询相关政策。

人才惠企“三进三送”系列活动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动作,今年以来,我市聚焦部分企业“政策了解不够全面、口径把握不够精准”等情况,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动多部门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孵化器,送人才、送政策、送服务”系列活动,用“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意”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纸上条文”变“手中红利”

在宣讲会上,一套覆盖人才“引育留用”全周期的政策矩阵令人眼前一亮,这其中既有对人才来盐创新创业的补贴资助,也有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还有对企业种子期、初创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精准化资本扶持。江苏汉印机电公司正是受益者,近十年来依托盐城市人才政策接续支持,先后引进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复旦大学等人才团队,持续突破核心技术、拓展市场版图,从一个初创企业稳步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过去总觉得政策很复杂,现在扫码就能查到具体处室电话,还有专员上门辅导申报!”江苏华亚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业宏感慨道,该公司累计已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等单位6名博士(后),我市创新推出的“政策一图读懂”和“二维码矩阵”,将39条措施转化为可视化清单,让企业“一看就懂、一算就明”,对高端人才有相当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刘猛博士得益于我市良好的人才政策,十多年来,推出的研发产品总是第一时间能在华亚得到及时转化抢占市场,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上门问需”到“近悦远来”

‌近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部负责同志带队调研悦达智能农装时,现场匹配高校资源,破解其智能农机研发的人才瓶颈。这种“上门问需—精准推送—全程陪跑”的服务闭环,以“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的方式,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精准摸排企业需求与发展诉求,细致宣传惠企政策,精心解读国家、省、市、区级重点人才项目的申报条件、扶持政策及配套待遇,全面提升惠企惠才政策的知晓率。

‌我市以优化服务保障为抓手,全力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建成5.1万套高品质人才公寓和29家14天免费住宿的青年驿站,实现“一张床”到“一个家”的无缝衔接;每月“青春潮购”“人才联谊”,让青年科学家与咖啡师、艺术家跨界碰撞;‌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专家制度,让人才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在盐城,我能同时拥有顶尖实验室和海边日落。”刘猛博士这样描述选择盐城的理由。据统计,全市已有5441名青年人才领取购房补贴落户,形成“一人来盐、全家聚盐”的连锁效应。

会议期间,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先后介绍了我市人才“引育留用”、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金融服务、科创投资等政策体系。10月份,各县(市、区)参照市级模式,在本地开展政策宣讲解读活动,确保科技型企业全覆盖。

抓住人才就是抓住未来。与会人士纷纷表示,将当好盐城政策的“宣传员”“推介官”,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选择盐城、扎根盐城,在这片热土上,共同成就璀璨未来。来自我市重点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的负责人、“双招双引”工作人员、重点开发园区人才工作者代表等参会。

记者 李泓儒 文/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