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科技未来的创造者。为进一步精准赋能,培养科技教育骨干,9月28日,由市科协、市教育局联合主办,市大数据集团科协和江苏华才汇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集中研修活动”在盐成功举行,市科协主席卫爱军出席开班仪式。
来自全市首批9个青少年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教育专家、科技工作者等120余人,通过“汇报交流+专家讲座+技术实践”三维研修模式,全面推动区域科技教育提质增效。
“要着力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与创新锐气的时代新人。”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王爱国表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要将所学所获转化为推动科技教育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为盐城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厚植精神沃土与实践根基。
开班仪式上,市科协副主席邹苏豫向工作室代表赠阅《发现身边的自然》科普“口袋书”,助力教学实践。9位工作室主持人围绕“规划落实、成员培养、辐射带动、成果转化”四大维度展开汇报。王鼎山工作室以“笃行深耕,静待花开”为题,展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曹玲玲工作室通过“盐雕课程链”实现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融合。市教科院戚洪祥副院长、市教师发展学院刘绿芹博士作专家点评。
上海自然博物馆董毅副部长带来《从线上到线下:科普场馆的全媒体运营策略》讲座,解析“从线上传播到场馆体验”的转化路径;东南大学张燕宁副研究员分享《自然类研学课程设计》,提出“生态观察、问题探究、方案落地”教学框架;盐渎实验学校陈晓祥主任开展“湿地营救”机器人编程培训。与会人员还在市大数据集团参观生态体验中心,体验AI、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
自2024年6月,市科协、市教育局联合评审认定我市首批青少年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以来,各工作室在科技创新教育、科技实践活动、信息素养提升等多个领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已成为带动区域教师成长、辐射科技教育资源的重要平台。
“这次研修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价值,为我们开展跨学科科技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一年来,各工作室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157项,开发校本课程15套,开展公益科普活动40余场,惠及超5000人次,彰显了盐城科技教育的蓬勃活力。随着研修活动的深入推进,盐城青少年科技教育正以“名师引领、项目驱动、全域协同”的姿态,为培育创新型后备人才蓄力赋能。正如现场主持人所言:“科技教育的终点不是知识传授,而是点亮孩子们探索未知的勇气与热忱。”
记者 李泓儒 文/图